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4-19 【编辑录入:courage】 文章出处:《新闻晨报》2014年4月19日

大师离场 “孤独”永恒
作者:晨报记者 孙立梅  阅读次数:6575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中这个站在将来回忆过去的倒叙式开头,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开篇。马尔克斯用“冰块”把读者带入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及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而他新闻报道式的小说写作方式——用不动声色的笔调讲述残忍无比的事件和现场,让“孤独”更加真实可感,震撼人心。

 

      北京时间4月18日凌晨(当地时间4月17日下午),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逝世,享年87岁。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百年孤独》曾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称,马尔克斯是史上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他的去世给哥伦比亚留下一千年的孤独和悲伤。

 

“孤独”起源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这句话——“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广为流传。而他本人的文学回忆,无疑是从童年开始的。

 

       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小镇阿拉卡塔卡。8岁之前,他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而非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身为上校的外祖父曾两次参加哥伦比亚内战,退役回乡后,除了没完没了地追忆往事,就是等待一笔曾被许诺过的养老金,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就是由此而来。外祖母擅长讲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对马尔克斯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往往都能用一个长长的鬼故事来加以回答。外祖父母那座据说每个房间都死过人的老房子和他们所生活的处于半与世隔绝状态的小镇,成就了《百年孤独》中的小镇“马孔多”和贯穿马尔克斯所有作品的“孤独”底色。

 

      成名后的马尔克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祖母是对他的写作影响最大的人。“她不动声色地给我讲过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仿佛是她刚亲眼看到似的。我发现,她讲得沉着冷静,绘声绘色,使故事听起来真实可信。我正是采用了我外祖母的这种方法创作《百年孤独》的。”

 

“黑窝”创作

 

       1947年,马尔克斯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他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1955年,马尔克斯出版第一篇小说《枯枝败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1958年,与相爱多年的梅塞德斯结婚,妻子成为他写作生涯的第一读者和忠实支持者。

 

      1965年1月,马尔克斯与妻子商量之后,把自己关进家中一间名为“黑窝”的房间,开始了《百年孤独》的写作。在一年半的闭门创作中,马尔克斯请求妻子不要因任何事情打扰他,而两个儿子只有在晚上才能见到父亲。1967年马尔克斯把自己“放出来”时,手上捧着《百年孤独》的手稿,而妻子手上则是一家人欠下的高额账单。《百年孤独》很快在世界文坛引起轰动,马尔克斯以前的作品也跟着一版再版,各路奖金和版税使马尔克斯从此得以全身心投入写作。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马尔克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命与斗争”。

 

      马尔克斯穿着民族服装而不是庄重的燕尾服出席颁奖礼,他的演说词《拉丁美洲的孤独》已经成为诺奖之夜的经典演讲之一。“这个非凡的现实中的一切人,无论诗人、乞丐、音乐家、战士,还是心术不正的人,都必须尽少地求助于想象,因为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可信而必需的常规财富。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马尔克斯在演讲中,明确表示自己笔下的拉丁美洲不是为满足欧美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是争取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被尊重。

 

身患癌症

 

      在《百年孤独》之后,马尔克斯并没有为盛名所累,反而向读者展示了他并非只擅长“魔幻现实主义”这一种写作样式。198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仅次于《百年孤独》。马尔克斯采用了欧洲作家“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的现实主义写法,并将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多角恋情称为“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小说中,马尔克斯留下名言: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1999年,马尔克斯查出淋巴癌,从此作品数量大减。同年,他写下一篇给读者的告别信。信中称:“如果上帝忘记了我是一个破旧的娃娃,恩赐我一分钟的短暂生命,我不愿意说出我思考的;反而,我希望细想我所说的。我希望评估事物的标准,不在乎它们的价值,而是它们的意义。”“我愿意启发世人,别以为年纪老了,就不该谈恋爱,这是大错特错的。人就是因为不再恋爱,才会衰老。”

 

      2002年,马尔克斯推出自传第一卷《活着为了讲述生活》。在自传的短序中,马尔克斯写道:“人生并非活过,而是回忆,以及如何讲述其回忆。”马尔克斯原定的自传计划是三卷本,当时即有很多人担心他的身体能否支撑到最后。随着作家去世,他的“回忆”由何人继续讲述,也成了读者关心的话题。

 

拒绝电影

 

      马尔克斯生前曾是拉丁美洲新电影基金会主席,撰写过许多电影剧本。他的几部重要改编作品,如《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苦妓追忆录》等,在拍摄前后都引起很大的讨论。但是,马尔克斯始终没有授权拍摄《百年孤独》。法国杂志《巴黎评论》曾问过马尔克斯,是否有兴趣把《百年孤独》拍成电影,马尔克斯说经纪人开价100万美金,想要吓退这种提议,但是当电影制片人接近报价的时候,经纪人又提价到了300万美金,“只要我能阻止,就不会发生。我喜欢在读者和作品之间保留一种私人关系”。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给电影的一次最受瞩目的机会。《霍乱时期的爱情》于2007年上映,由英国导演迈克·内威尔(《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导演)执导,西班牙国宝级演员贾维尔·巴登、乔凡娜·梅索兹殴诺、本杰明·布拉特等主演。为了这场文学与电影的邂逅,好莱坞制片人斯坦多夫用三年多的时间争取到电影改编权,并聘请奥斯卡最佳编剧得主罗纳德·海伍德(《钢琴师》编剧)着手改编。第一稿成型之后,斯坦多夫和海伍德一起登门拜访马尔克斯,以确保电影能够真正反映小说的灵魂。而结果则相当令他们意外,马尔克斯对剧本初稿只指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过于忠实原著的体系,“如果要拍电影的话,你们需要从书中走出来。我想你们不是第一次听说‘改编’这个词。”这个回复令他们面面相觑,然后开始大笑。

 

追讨版税

 

      上世纪80年代初,马尔克斯的一系列作品在未得到作家授权的情况下被引入内地,《百年孤独》尤其影响了包括莫言、余华、马原等在内的一大批作家。2012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中,就指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社会视角融合在一起,作品构建了一个堪比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复杂世界,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述传统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直接点出莫言作品受到马尔克斯的影响。

 

      1990年,马尔克斯曾到北京和上海进行访问,发现书店随处可见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书。这次中国之行给作家留下颇为糟糕的印象,《哥伦比亚人报》的相关报道中曾写道,马尔克斯访问北京时对一众人等说:“各位都是盗版贩子啊!”这让当时在场的中国文坛泰斗钱锺书颇为难堪。马尔克斯在结束中国之行后发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在此后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出版界一直为取得马尔克斯的正式授权而努力。2011年当“新经典”文化推出正式授权中文版《百年孤独》时,有专家称这不亚于当年震惊世界文坛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荐稿人:刘艳     2014-04-19      执行编辑:lry     2014-04-20      责任编辑:xwf  2014-04-22

0
 

上一篇“一步一脚印,是劳动者应有的样子”
下一篇导弹良医谭清泉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