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9-05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4年9月4日第3版

“我们是拥抱过世界屋脊的男人”
作者:本报记者 徐维欣  阅读次数:6839

——记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许建华

1

在上海援藏20周年图片展上,许建华又回想起当年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采访许建华并不容易,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没啥可以说的。他总是爽朗一笑:“那都是20年前的事情啦,谁还记得?”可是当聊起那段岁月,“1995年5月17日,”许建华脱口而出的这个日子,是“所有故事的开端”。其实,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曾淡忘。

  


“像上海人,又不能太像上海人”


 

  谁也没去过西藏,上海首批援藏干部们心中都没底。“临行时差点因为我有哮喘而不能前往”。最后咨询了医生,得到的答案是:“若是因为劳累发作了,稀薄的空气会让这病加重。”

  “那我就想办法让它不发作就是了。”许建华没有多少犹豫,踏上了西行之路。“出发前,当时的市领导给我们作报告,要求我们像上海人,又不能太像上海人。像,就是要把上海先进的理念、成果真正带给西藏;不像,就是要克服骄娇二气,虚心向当地群众学习……”

  市领导这个要求成了他在西藏的行为准则。

  许建华被任命为江孜县副县长,和7位兄弟一起来到这个后藏重镇。去了之后,他便意识到工作的艰巨——全县城竟然没有一个红绿灯,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

  生活的艰苦也是普通上海人难以想象的。水是配给的地下水,每天中午得自己抬,然后用明矾沉淀;电是从来不够用的,夏天主要靠摇扇子,到了寒冬,带去的电热毯、电炉却没有用武之地。当时干部们开玩笑,戏言此地“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四季穿棉袄”。

  有人曾经这样说援藏工作:内地干部来到西藏,即便是躺着也是做贡献。然而,哪位兄弟肯躺下?许建华清楚地记得,当时领队徐麟跟大家说了一条:要尽心尽力,让上海人民放心、让西藏人民高兴。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工作就一点一点干了起来。
 

 


“没想到上海来的干部这么能吃苦”


 

  没多久,许建华就有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1995年冬季,日喀则的亚东、康马等县发生特大雪灾,需要紧急支援。许建华主动请战,立即带队前往亚东,冒着危险在雪地里摸爬滚打,把救灾物资及时送到了藏族同胞手中。

  江孜有家水泥厂,过去产品质量一直不稳定,销路不好而长期亏损。许建华带领水泥厂有关人员,到甘肃、宁夏等地采购设备,寻求帮助。他冒着摄氏零下40多度的严寒,翻越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一路风餐露宿,手脚、耳朵都被冻伤。那次出差来回20天,行程7000多公里,水泥厂的同志惊呆了,“没想到上海来的干部这么能吃苦!”

  最惊心动魄的是1997年,县里唯一的矿泉水厂设备零件坏了,许建华和厂长、技术员开车去拉萨找零件,连夜赶回江孜,要翻越5400米高的岗巴拉山。没想到,9月的日子,山上竟下起了大雪,路面结了冰,车一直往山下溜。

  “我们赶紧下车,搬石头、脱了衣服垫在车下,又卸了货才止住了车子倒滑。”许建华回忆,3个汉子,推着车往山顶走,一个多小时,才遇到一辆军车帮他们拉到了山顶,“我们再折回来扛着零件回到车上。下山时,路已经完全被雪盖住,另一边的悬崖看不见,稍有闪失,整辆车都得跌入悬崖,想救都没得救。车子硬是沿着部队铺设的电话线杆一点点挪下了山。”

  深夜回到县里,所有的兄弟都翘首以盼,而许建华几乎已经冻僵,站也站不稳。
  


“艰苦、困难这两个词从我人生词典里抹掉了”


 

  制定发展规划,是当时上海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许建华和同事们的牵线搭桥,上海徐汇区规划局的同志为江孜县城做形态规划,使江孜成为全西藏74个县中第一个拥有县城规划的县。

  慢慢地,江孜开始有了水泥马路;慢慢地,投资1000多万元的通信光缆,让江孜县城告别了程控电话;慢慢地,建起了文化馆、广播电视中转站、产业园区,建起了县中学、小学。

  看着记载西藏抗英传奇的宗山堡下全新修建的宗山广场和纪念碑,时任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开心不已:多少年想做而没做成的事,上海的干部终于帮老百姓实现了心愿。

  从1995年到1998年,江孜的GDP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收入从1003元增长到1918元,财政收入从174万元增长到527万元,第一次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1996年春节,许建华和40多位没有回家的援藏兄弟,第一次在上海之外过大年。除夕,他们聚在领队徐麟的宿舍里,一宿没睡,牛粪烧得正旺,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边说着自己这一年的经历,讲了许多动情的话。

  “从那以后,艰苦、困难这两个词,从我人生的词典里抹掉了。”许建华说:“那段磨练自己的日子、那种友谊与情谊、责任与担当,刻进了我的生命。因为,我们是拥抱过世界屋脊的男人。”

 

 

 

  荐稿人:lry   2014-09-04    执行编辑:tmy    2014-09-05   责任编辑:zjy  2014-09-05

0
 

上一篇百年良医 情留人间
下一篇“天路”上,向列车行军礼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