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01-31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中国科技网首页》 科技人才2014年11月26日来源:《科学网》

闵恩泽:不断创新,甘作奉献
  阅读次数:5955

    [导读] 20世纪,化学工业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国际科技界已经提出,化学工业在21世纪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开发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学技术。

 

    闵恩泽(1924 ~ ), 四川成都人。石油化工催化专家,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中国绿色化学的开拓者。1980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 世纪60 年代参加磷酸硅藻土叠合、铂重整、小球硅铝裂化、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研制, 奠定中国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70 年代倡导分子筛裂化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以及钼镍磷加氢催化剂等的研发、生产和应用;1980年以后,指导开展新催化材料和新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包括非晶态合金、负载型杂多酸、纳米分子筛以及磁稳定床、悬浮床催化蒸馏等;90年代开拓中国绿色化学领域,指导化纤单体己内酰胺成套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21世纪以来指导建设生物炼油化工厂,研发从农林生物质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柴油及化工产品。科研成果大多已工业化, 有些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获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世纪,化学工业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国际科技界已经提出,化学工业在21世纪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开发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学技术。

 

    1995年,已年过七旬的闵恩泽率先进入绿色化学领域,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绿色化学与技术——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院士咨询课题组组长。结合国内情况,咨询组提出了发展绿色化学与技术、消灭和减少环境污染源等7条建议。同时,他逐步将自己在石油化工催化方面的科研活动引上了绿色化学化工之路。

 

    1997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资助的“九五”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 正式启动,闵恩泽任项目主持人,他组织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研究力量,围绕开发绿色石油化工工艺技术的科技前沿,在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和新反应工程三方面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

 

    “喷气燃料临氢脱硫醇” 就是利用新催化反应导向性基础研究成果开发的典型绿色炼油工艺技术之一。喷气燃料中的硫醇不仅使油品发出臭味,而且对飞机材质有腐蚀,还影响燃料的热稳定性。为脱除硫醇, 国外先是采用液体碱催化剂的方法,但排放的废碱对环境污染较大;后又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尝试开发固体碱催化剂以求缓解污染, 效果仍不明显。为了根治污染问题,利用喷气燃料中的硫醇最易加氢脱除的原理,闵恩泽另辟蹊径,提出低压、低氢/ 油比、低温等缓和条件下加氢脱硫醇的新构思,并在短时间内开发成功喷气燃料临氢脱硫醇(RHSS) 新工艺,使得废渣排放降低99.8%,且显著降低操作费用, 还特别适合从多种原料油生产合格的喷气燃料。目前中国内地利用该工艺,已建成7 套15 万~100万吨喷气燃料的工业装置,年总加工能力420万吨,占国内新建或改建装置加工能力80%的份额。

 

    己内酰胺成套绿色制造技术是运用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和新反应工程导向性基础研究成果开发绿色石化新工艺的集中体现 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和石家庄化纤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共花费62亿元人民币,从国外引进两套年产5万吨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生产中产生了大量污染物。 2000年前后,由于国外己内酰胺倾销等原因,两套装置年亏损合计近4亿元。2002年,闵恩泽担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十条龙” 科技攻关组副组长,利用一系列导向性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绿色技术,策划、咨询、现场指导两套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的绿色化扩能改造。这些技术包括石科院的环己酮氨肟化、磁稳定床加氢、超临界CO2再生催化剂,湖南大学的环己烷仿生氧化和湘潭大学的苯法甲苯法组合工艺等。 改造后, 两套装置分别扩建至年产14万吨和16万吨, 设备改造投资分别为原引进装置的1/4和1/5。2005年,不仅实现了年盈利共2亿元的扭转, 而且消除了废渣、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己内酰胺成套绿色制造技术作为中国石化的世界领先技术在国内外展览,引起业内生产企业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

 

    在绿色化学的道路上,闵恩泽不仅科技成就丰硕,还于2005 年11月组织筹建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积极推动绿色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系统的发展绿色化学的学术思想: 促进人类社会, 尤其是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发展绿色化学技术需要依靠技术自主创新,利用无毒无害原料和可再生资源,开发无毒无害催化剂、溶剂以及原子经济反应和高选择性反应, 实现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产品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回归自然。

 

     2001年起,年近80岁高龄的闵恩泽指导博士生开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研究。 目前已开发成功了利用餐饮业废油为原料, 环境友好的“近临界醇解” 生物柴油生产新工艺,2008年已建成工业示范装置。 2006年, 他主编出版了《生物柴油产业链的开拓——生物柴油炼油化工厂》 (中国石化出版社),系统介绍了生物柴油产业的现状以及原料、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中国生物柴油炼油化工厂的设想。为开发以可再生生物资源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专用化学品技术,2008年10月闵恩泽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了“恩泽生物质精细化工实验室”,并亲自担任实验室主任, 指导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 2007年,他主持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生物质炼油化工厂——推动能源化工迈上碳水化合物新时代”。通过对国内外生物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建设木质纤维素、淀粉和油料等不同原料类型生物质炼油化工厂的模型、需要开发的关键技术和相应技术开发方向。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中国生物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研究向可再生资源研究的转变,将中国生物能源化工引领到一个新高度。

 

     1955年,中国只有三座年产各10万吨的炼油厂, 被国外讥为“小茶壶” 炼油,石油炼制催化剂领域是一片空白。 在石油工业部正确决策的引导下, 闵恩泽持续50多年直接参加、指导或组织领导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和开发,为建立和发展齐鲁、长岭、兰州和抚顺四大催化剂厂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们的产品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为50多家炼油厂的1.5 亿多吨油产品和5000万吨化工原料提供生产上必需的各种催化剂。石油炼制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炼油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炼油厂规模已发展至年产千万吨, 中国炼油能力和催化裂化装置加工能力均列世界第二位。进入21世纪,喷气燃料加氢精制、己内酰胺成套绿色制造技术等,中国首创的绿色炼油和石化新工艺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辛勤工作、不断钻研科学的同时,闵恩泽始终没有忘记积极培养中国科技发展的后继力量。从1987年起,他先后指导了50多名学生, 包括博士生20多名,博士后10多名。 他通过实践认识到, 进行催化剂研究的人才有了,但真正能够把催化剂从实验室做到工业化的人才还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成长起来。 耄耋之年的他不仅没停止在科研领域的耕耘与播种, 还把自己50多年自主创新的经验和教训写下来, 编撰成《石油化工——从案例探寻自主创新之路》 一书,2009 年1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所选案例真实生动,容易理解,有助于培养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型人才。

 

    回味多年科研和生产工作的风雨曲折,闵恩泽觉得,要成功,先做人。 他常对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勤奋,资历浅陋没关系,只要肯下工夫,花两倍、三倍的时间和精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还要严谨做事,开拓创新。在处事上,要诚信、宽容和谦虚,这样才能团结别人、使自己融入集体,发挥团队的力量,共结硕果。

 

 

荐稿人:wdl   2015-01-31  执行编辑: zjy  2015-01-31  责任编辑:lry  2015-01-31

0
 

上一篇为梦想,就要全力以赴
下一篇“我们要在怒江边竖碑,记住他们”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