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06-19 【编辑录入:zhujuy】 文章出处:《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6月15日 |
中国人只有回到祖国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
作者:记者 王晓蓉
阅读次数:5614
|
黄辉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黄辉曾经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10年,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和太阳能领域的研究。在采访中,黄辉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和他聊天时,除了逻辑性很强外,黄辉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话语间的谦逊……
“刚去第二天就说会回国”
黄辉是2003年去的美国。在去美国之前,他已经在国内的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读完了硕士研究生。“我的硕士老师是从美国回来的,他会跟我说一些他在美国的情况。”除了老师的影响,国外的研究水平也是吸引黄辉去美国读书的重要原因。“虽然说现在中国发展得很好,但在当时,美国的化学材料领域要比中国领先很多。”同时,美国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给黄辉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对黄辉来说,足够在美国安心追求学术了。于是黄辉决定去达特茅斯学院攻读博士。
“我去美国的第二天,朋友问我以后的打算,我当时就说会回国。”2003年的时候,留学生学成归国的现象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多,黄辉的想法让他的朋友感到很惊奇。“我到美国是来学习深造,不是想要在美国一直呆下去。”在达特茅斯学院读完博士以后,黄辉觉着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有更多的未知等着去探索,“当时博士后的老板,如果按照H因子(H因子是一种衡量科学家影响力的指数)排名,是在全球在世的化学家里面排前10名的。”黄辉说。当初的目的就是去美国学习,而跟着世界顶尖化学家学习的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于是博士毕业后,黄辉并没有选择直接回国,而是到美国西北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0年的时候,康菲石油公司成立了替代能源研究组。“美国最前沿的研究在大学,但最尖端的研究还是在公司里。”黄辉说。博士后时研究的是半导体材料,黄辉的专业方向恰好与该研究组的方向吻合,于是他受邀加入了康菲石油公司。“公司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一些尖端的研究,而且我一直想了解美国工业界如何运行,他们是怎样研发、看待一些项目。”黄辉说。在石油公司的研究组,黄辉与他的团队取得了不少成果。他们的团队与中国华南理工大学以及美国的一些公司合作,做到了世界最高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率,这个研究成果当时被美国多家媒体报道过。在康菲石油公司工作了3年,黄辉的年薪也达到了美国平均薪资的三到四倍,家庭也在美国稳定下来,而他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回国。
“我只是恰好有合适的平台”
2013年11月,黄辉回到了中国。“当初选择回国时,我周围的朋友是不能理解的,他们会问我中科院是不是给你很好的薪水。”黄辉说,“在石油公司呆了3年,我对美国的工业有一定的了解。至此我当初去美国的几个目标都实现了。”恰好这个时候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引进海外人才的计划,黄辉申请并入选了中科院的“百人计划”,成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
现在,黄辉一边给研究生上课,一边自己做科研。他在北京怀柔雁栖湖的课题组已经有了6个人,现在的课题是做高分子和纳米材料研究,涉及到太阳能电池等一些新型材料。虽然在学校教书的薪水与在国外的石油公司无法相比,“但我很感激中科院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
黄辉的老家在湖南衡阳的农村。“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从根本上讲,中国人只有回到祖国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黄辉说。
荐稿人:zjy 2015-06-19 执行编辑:zjy 2015-06-19 责任编辑:lry 2015-06-19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