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11-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5年11月18日第2版 |
“穿上白大褂就要对患者负责” |
作者:解放日报见习记者 陈逸君
阅读次数:6288
|
丁志祥(左一)正在为骨折患者做石膏固定
清晨,一个身影早早地来到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石膏室,换上白大褂,准备起打一天石膏所需的物品。43年如一日,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如今变成鬓角染霜的“小老头”,但丁志祥初心不悔,“为病人消除痛苦,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现年64岁的丁志祥是一名骨科技师,他自创了“丁氏蛙跳正骨法”,能当场为骨折病人复位,效果立竿见影。他大胆革新传统石膏固定法,提出废用8字绷带法、石膏悬垂法等,让病患最大程度地获得自由活动的空间。因为更加认可190元石膏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想方设法为病人省钱,患者亲切地称他为“190大夫”。 说起自己的工作,丁志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一棵树倒了,第一步要做的是“扶正”,也就是把错位的骨头“复位”;第二步是“包扎”,用石膏和绷带固定伤口,帮助愈合。对待每一例骨折患者,丁志祥对自己的要求是力争复位“一次成功”,以将患者的痛苦减至最小。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到各大医院学习石膏技术、手法与复位术,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自己的临床操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丁氏蛙跳正骨法”。“一摸、二拉、三复位”,错位的骨头在丁志祥果敢而温柔的“施力”下归位,刚才还挂着泪水的病人此刻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正骨”不仅是技术活,还需要力气,这就要求医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丁志祥爱好体育,钟情于武术的他每天都会在医院的小花园里打上一套拳法。可别小看了这套拳法,“丁氏蛙跳正骨法”当中跳起来向下发力的那招,正是受到了少林拳中“形意拳”的启发。 如果说精湛的技术是丁志祥的看家本领,那么善于掌握病人的心理则是他的另一法宝。“骨折的病人除了身体上的疼痛,还有心理上的恐惧感,治好身体疾病的同时也要做好安抚工作。”在复位前,丁志祥习惯把自己的左手搭在患者肩上,边仔细询问情况,边有力地握一下患者的肩膀。这个动作是想给患者一个暗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竭尽全力帮助你。在复位的过程中,丁志祥一边接骨,一边配合病人说笑,幽默健谈、耐心和善的个性一下子拉近了与病人的距离,消除了病人内心的恐惧与隔阂。 从医这么多年来,有一次出诊经历令丁志祥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上海的那场大雪过后,六院急诊骨科当天的挂号病人突破了500人,其中将近400多人都是因意外滑倒而导致的骨折。“检查、复位、固定”,整整12个小时丁志祥没有片刻停歇。晚上9点当他回到家中,体力已经严重透支,58岁的丁志祥由于过度疲劳发起了高烧,肌肉酸痛到无法动弹。回忆起这些,丁志祥认为他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战士上战场哪有退缩的余地,穿上白大褂就要对患者负责,咬着牙也要坚持到底。” 如今,花甲之年的丁志祥依旧保持着“零”病假的纪录,每年20天的法定公休假他都全部放弃,小小20平方米的石膏室早已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走在马路上,遇到一个人握着我的手连连道谢,原来是之前治好的病人。其实我早已忘了他是谁,但病人不会忘记,因为你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出手相救。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只要这个岗位还需要我一天,我就会继续坚守下去。”丁志祥说。
荐稿人:ffy 2015-11-18 执行编辑:zjy 2015-11-18 责任编辑:lry 2015-11-1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