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05-10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5月10日第4版 |
“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
作者:新华社记者赵东辉、李斌、刘诗平、蔡国兆、彭勇、何雨欣
阅读次数:5589
|
与任正非面对面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5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作为华为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影响了许多人……
成功密码
“坚持只做一件事”
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环境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发展。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否则我们不会创建华为。
第二,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
第三,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
记者:华为有没有弱点?
任正非:有。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现在我们非洲的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坚守“上甘岭”
“中心是有理想”
记者:华为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您是否动摇过?
任正非:没有。没炒过股票,没做过房地产。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只专注做一件事,攻击“城墙口”。
记者: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文化的?
任正非:傻,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钱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修宽航道
“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
记者:企业间的竞争其实挺残酷的,但刚才听您讲到和国外的竞争对手可以自如地对话,这是怎么做到的?不是都讲企业竞争搞焦土政策吗?
任正非:那是别人说的焦土政策,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华为是小公司的时候就很开放,和别人总体都是保持友好的。为什么我们在国际市场有这么好的空间?因为我们知识产权的“核保护伞”建立起来了,这些年我们和那么多公司签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本身就是友善、尊重别人嘛。我们现在发展速度比别人快,进入的领域比别人深,我们还要顾及世界的发展。
记者:华为都是在主航道作战,那现在主航道是越来越宽了呢,还是越来越窄了呢?竞争对手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还是怎样一个情景?
任正非: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出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把航道修宽了。
未来三十年
“一定会崛起非常多大产业”
记者:有人说深圳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其中的一个动力源就是华为?
任正非:未来信息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可想象,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伴随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实现等等,未来社会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记者:您觉得中国应该建设和发展怎样的一种商业环境?
任正非:我认为中央提出新常态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再追求高速度了,适当发展慢一点,有发展质量才是最根本的。
有个专家说,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方式,比如建一个钢铁厂,再建一个钢铁厂,又再建一个钢铁厂,规模就做大了;第二种叫普罗米修斯投资,普罗米修斯把火偷来了,有了火才有人类文明,这就是创新突破。我们国家提出要沿着创新之路增长经济,是正确的。外延式增长,投资越大产品越过剩价格越低,效果越差。
防范危机
“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记者:您觉得深圳未来的危机在哪里?
任正非:很简单,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记者:华为是深圳本土成长的企业,您对深圳的城市发展有怎样的期望?
任正非: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
“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记者:对一些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没有一些建议?
任正非:首先中国要建成法治国家,企业在国内就要遵纪守法。我不支持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会几十年一百年慢慢释放影响。第二,要学会在中国管理市场经济,在中国你死我活地对打,还活下来的话,就能身强力壮地出去跟别人打。中国要加强法律、会计等各种制度的建设,使自己强盛了走出国门。我认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法治化,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记者赵东辉、李斌、刘诗平、蔡国兆、彭勇、何雨欣)据新华社深圳5月9日电
附:《新华每日电讯》同日同版发表如下评论
为“傻傻的创新”点赞
华为28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对准信息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任正非在总结这种文化的形成时说,傻,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
任正非的话揭示出华为成功的一个“秘诀”。正是这股专注于创新的“傻劲”,推动华为从一个只有两台万用表和一台示波器起家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让竞争对手尊为“最可怕的企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向该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中,华为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企业界榜首。
傻傻的专注与执着成为企业创新成功、道路越走越宽的不二法门,应当成为当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借鉴。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创新历来是维系企业生存的基石,发展的源泉,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当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已经成为潮流。创新的大潮中,少数企业能够长久专注于特定领域,并把持续创新获得的竞争优势当成企业走更稳、行更远的基础。“一根筋”式的创新精神让企业凝聚创新力量,像钉子一样钉入一个个科技和商业模式“无人区”。
反观当下,一些创新企业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玩概念、赚快钱,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在房地产业或股市飞速发展的时候,大量抵抗不住诱惑的实体企业偏离主业、巨额投资股市或房地产进行投机。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创新资源的极大浪费,错失了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也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难以获得立足之地。
厚积薄发的创新长跑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要有坚持创新的韧劲和拼劲,在市场经济的各种诱惑面前做到心无旁骛,保持定力、保持专注。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应该让专注、执着、诚实不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坚持品质、推崇创新的“工匠精神”贯穿企业转型升级全过程,成为企业拓展全球创新网络、站上国际舞台的比较优势。
荐稿人:lry 2016-05-10 执行编辑:lry 2016-05-10 责任编辑:zjy 2016-05-10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