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0-04-09 【编辑录入:xiaomi】 文章出处:文汇报 2010.4.9

大学生“倾销”谁该反思
作者:攀登  阅读次数:8100

    过去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如今竟然要和农民工抢饭碗,这种抢占低端市场的倾销行为,让当下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感到困惑和焦虑。现今超大规模的人才市场供应,遇到的却是相对疲软的市场需求,这就直接导致那些曾经奋力过关斩将的精英们面临着毕业即将失业的尴尬境遇。

  在今年新一轮保大学生就业的战役打响前,一些统计数据足以让我们心跳加速。今年中国内地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为630万。而去年,走向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数为610万。笔者看到的一个数据是,截至200991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4%,即有近159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失业。

  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不禁要反思,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眼下出台的促就业措施,是否考虑到了教育体系的长远发展,是否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降低就业预期,成为眼下不少大学毕业生的无奈之举。大学生不明朗的就业现状,具体到各行各业,也是好坏不一,喜忧参半。文科类专业在就业上明显逊色于理工科类专业。其中较为糟糕的是法学类,这个曾一度被认为既稳定又有途的专业如今俨然已成为十大最难找工作专业之首,不少毕业生不得已再次披荆斩棘去参加号称真正的中国第一考国家司法考试。另外,一度被公认为金饭碗的金融行业,尽管每年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其都高居大学生就业薪水排行榜榜首,但由于目前中国产业链中的市场需求不高,加之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情况也并不太理想。其他一些历史文学类专业,其涉及的就业面之狭窄,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之微薄,更是让主修此类专业的大学生们在临近毕业时苦不堪言,纷纷走上考公、考研之路。

  大学生就业预期降低,从简单的供求关系看,最直接的解释便是毕业生供大于求。究其原因,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也有社会观念的影响。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产业结构,目前我国GDP的高速增长仍然主要是依靠低技术的劳工实现的。也就是说,社会生产的相对低层次,使得企业对高素质的大学生需求不足,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供其施展才能。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文革的洗礼后,一代代的家长们对子女学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他们不断给孩子们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使其从小就将考大学视为出人头地的唯一路径,这也造成了不少家庭为了孩子能上大学而不惜血本的现象。众多高校迎合这一社会观念,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专业盲目扩张在各高校屡见不鲜。且不论其办学质量如何,就其数量而言,已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进一步加重了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

  诚然,政府各级部门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种种措施: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下基层做村官,到研究生扩招等等。但这些措施都只是临时性的,可谓治标不治本。只要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不合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大学生倾销是对优质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如何平衡就业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不能单靠临时疏导。对高校来说,与其绞尽脑汁粉饰就业数据,不如多研究劳动力市场走势,及时调整办学计划。至于相关政府部门,除了采取临时措施疏导就业大军,更要制定长远的、明晰的教育发展规划,做到未雨绸缪。         攀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荐稿人:tmy 2010-04-09  执行编辑:wdl 2010-04-11   责任编辑:lry 2010-04-14

 

 

0
 

上一篇卢雍政: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不是简单思想教育
下一篇别埋没了“埋头者”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