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0-04-18 【编辑录入:xiaomi】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0年4月15日 |
别埋没了“埋头者” |
作者:#郭一红
阅读次数:8398
|
“埋头”,专心、下功夫之意也;“埋头者”,扎实苦干的人是也。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埋头苦干的人,他们推动着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如何对待 “埋头者”,是用人导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埋没“埋头者”。 “埋头者”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心无旁骛、目标专一;不事张扬、低调做人。他们大都注重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屑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似乎显得政绩平平;专心干事而不阿谀奉承、公道正派而不投机钻营,不容易引起别人特别是领导的注意,似乎显得不大合群;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干事,不愿意宣传和包装自己,似乎显得不够机灵、不会来事。 客观地说,“埋头者”的上述特点使得他们容易被忽视、被埋没。但是,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要搞好工作、推进事业,就一定不能埋没这些“埋头者”。道理很简单:干好工作和事业,需要脚踏实地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归根到底需要埋头苦干。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发展,这个基本道理不会变。毛泽东同志说过:“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事实充分证明,“埋头者”受尊重和重用的地方,一定会风清气正、团结和谐,事业兴旺发达;“埋头者”被埋没、受冷遇的地方,必然是乱象丛生、效率低下,工作备受影响。因此,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关爱“埋头者”,而不能慢待、埋没“埋头者”。 那么,怎样才能不埋没“埋头者”?首先,应当让他们有用武之地。一般说来,“埋头者”不会太在意官职大小、地位高低,而比较重视有没有施展才干的天地和舞台。所以,要给“埋头者”搭台子、压担子,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和条件。如果忽视他们、怠慢他们,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仅会造成人才浪费,而且会贻误工作和事业。其次,不应当让他们吃亏。如前所述,“埋头者”有时候容易被忽视、被埋没,容易吃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树立凭实绩用人、靠实干说话的正确导向,使“埋头者”有出路、能出头;就要给予“埋头者”应有的奖励和必要的待遇,使他们不吃亏、少吃亏。这样,才能造就越来越多的“埋头者”。 当然,要让“埋头者”不被埋没,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在这个机制中,需要赋予“实干”、“实效”、“长效”等指标更大的权重,既注重考核干部的显绩,也注重考核干部的潜绩,让那些注重打基础、利长远的干部“显”出来;多给内秀、实干的“埋头者” 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不让那些追名逐利、哗众取宠、投机取巧者有机可乘。同时,还应更加注重群众的口碑。这是因为,谁是埋头苦干者,谁是投机取巧者,群众最有发言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埋头者”不被埋没、得到重用,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此,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当深长思之、慎重待之。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0年4月15日)
荐稿人:tmy 2010-04-18 执行编辑: xwf 2010-04-23 责任编辑:wdl 2010-04-29 |
1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