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9-0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24年9月6日第11版

今天如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作者:王荣华  阅读次数:429

110906_p50.jpg


  ■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于漪大声提出了“教育究竟是育分还是育人”的“于漪之问”,提出“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的融忧国忧教于家国情怀的“于漪之忧”,更身体力行地作出了“教育应当立德树人、铸魂筑梦”的“于漪之答”,这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的时代之问、时代之忧和时代之答
  ■要赋予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丰富教育家精神时代特征、彰显教育家精神时代力量,让于漪式老师成为师者榜样,让于漪式精神成为教育界主旋律,让于漪式品格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去年9月,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弘扬教育家精神,不得不提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5年前,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获颁“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奖章,这是国家首次颁发这一荣誉称号奖章,于漪是基础教育界获此殊荣的唯一代表,是全国1600多万基础教育教师的骄傲,更是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自豪。
  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进程中,于漪堪称“改革先锋、时代楷模、师者榜样”。最近,有媒体采访我时提问,于漪的教育魅力究竟是什么?也有人问,于漪的教学特点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回答于漪为什么能够成为人民教育家,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
      
  每节课都是“用生命来歌唱”,树立中国的教育自信
      
  于漪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家的崇高品格。
  首先,是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于漪没有显赫的家世,从教70多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个实实在在的草根教师,一辈子刻苦自励,把心扑在教育上,扑在学生身上,是由于人民养育了我,党长期教育我。”忠诚教育,九死不悔,是她的人生感悟,更是她的人生信仰。即便当了校长,即便退休,即便病痛缠身,于漪始终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停止对学生的关心,没有放弃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她扎根在校园、扎根在课堂、扎根在教育一线,体现了“一辈子做教师”的坚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谦卑和“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弘毅。
  其次,是胸怀天下的教育使命。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于漪从不把教育看作一种职业,而是值得终身为之奋斗和奉献的崇高事业。她曾说,“教师的责任大于天”“教育是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都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我当教师,要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来教育。不求他们能显赫,但一定要成为社会的好公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所谓“三尺讲台一生情”,她讲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生命来歌唱”。
  再次,是永无止境的教育追求。于漪学的是教育学,分配到学校担任历史老师,又因工作需要转教语文,并成为语文教育大家,再获颁“人民教育家”。别人看到她每一次转身都很精彩,其实背后是极大的艰辛和努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于漪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其中有500节是公认的经典示范课。她的课从来不重复,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不重复。于漪不仅在教育实践,更在教育思想上潜心探索、永不停步,先后发表了500多篇论文,出版了700万字的《于漪全集》和多部专著。她始终怀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构建中国基础教育学和中国基础教育教师学,树立中国的教育自信,由她主编的《基础教育教师学》即将出版。
      
  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当树魂立根的工程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漪身体力行的人格力量,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她所代表的教育家精神,彰显了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人民性,就是始终坚持教育为了人民。教育的人民性归根到底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树魂立根,树民族精神之魂,立爱国主义之根。
  于漪说过,教师若只教书,说到底只是教书匠;在教书的同时育人,才有可能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她还说,“任何学科不能只见术不见道,更不能见术不见人,必须术道合一,智育和德育融合”“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在她的骨子里、血液里,都透出那种把人民的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炽热情怀。
  实践性,就是始终坚持常教常新。于漪已经95岁高龄,但仍然把教育视为自己的使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生命,把创新视为自己的天职。在她看来,做教师首先要“智如泉涌”,这是于漪的职业追求,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为了“智如泉涌”,于漪将每次教学都作为一种创造,正是这种执着,才使得她能从原本不是语文专业科班出身的外行,成为全国公认的语文教育大家。她以“人文说”和“全面育人观”,构建了完整而系统的语文教育体系,用生命唱出了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语文教育学”。于漪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在教育领域具有深远、广泛而又持久的影响,被称为“于漪现象”。
  时代性,就是始终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为时代发声是于漪作为教育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她说过,“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时代是思想之母,只有倾听时代召唤,把握时代在各个领域呼声的脉搏,才能涌现疏解困难、引领前行的真知灼见”。
  20世纪80年代,于漪提出语文课应该具备“人文性”。20世纪90年代,她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现代人素质”。进入21世纪,于漪又提出“教育要树魂立根”、语文教学要“德智融合”。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于漪大声提出了“教育究竟是育分还是育人”的“于漪之问”,提出“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的融忧国忧教于家国情怀的“于漪之忧”,更身体力行地作出了“教育应当立德树人、铸魂筑梦”的“于漪之答”,这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的时代之问、时代之忧和时代之答。
      
  “强国”“强基”“强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必须要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培养时代新人,必然需要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要在百年变局下弘扬教育家精神,在百年追梦中弘扬教育家精神,在知行合一下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大爱无我中弘扬教育家精神。特别是要赋予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丰富教育家精神时代特征、彰显教育家精神时代力量,让“于漪式老师”成为师者榜样,让“于漪式精神”成为教育界主旋律,让“于漪式品格”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这是一个“强国”的时代,需要树立自觉的时代抱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要求,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号角。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时代抱负,不忘“以天下为己任”和“以教育为天职”的家国情怀,锻造时代自觉。立志育人育德、笃行以心养心,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培养一代一代赓续红色的血脉,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第二,这是一个“强基”的时代,需要增强自信的时代作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塑造着人的全面发展,决定了中华民族素质。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守正创新,既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中汲取智慧、延续基因,又以时代精神不断激活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锻造时代自信。在变化的时代中不断提升对基础教育深刻理解和实践探索,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这是一个“强师”的时代,需要激发自强的时代动力。强教必先强师,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真正的成长和发展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自觉,锻造时代自强,用自己精神的成长创造使命的精彩,追求事业的卓越,铸就生命的辉煌。要主动聚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紧密围绕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需求,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忠实传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在时代发展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在国家大局中把握自身的机遇,在伟大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荐稿人:ffy 2024-09-08 执行编辑:ffy 2024-09-08 责任编辑:lyh 2024-09-13

0
 

上一篇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下一篇超重元素:突破元素周期律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