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12-29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上海老年报》2013年12月17日

爱护眼睛--花眼感言
作者:沈扬  阅读次数:6677

  这里所说“花眼”,是指老花眼。笔者的眼睛四十多岁便开始轻度老化,戴上了老花镜,不过深度演变的过程很长,步入老年时眼睛还大抵好使,所以惜眼护眼的意识很差。近些年眼疾缠身,视力每况愈下,在此等情况下,减少用眼在所必需,

  但却很艰难,于是常常处于矛盾的苦境中。

  分析眼力不济的缘由,除了年老退化的因素,过去长时期用眼过度一定也是老化和病变的“催化剂”。做文字工作,白天看稿看版样,阅读量大而集中,晚上还要读书笔耕,在这些过程中,对眼睛是绝对“亏待”了。

  想到几位亦师亦友的文字老人,晚境中也都有为眼疾所困的遭遇。作家、编辑家徐开垒,曾与邹凡扬等几位老朋友一道归结出老年养生12字诀——脑要用,身要动,心要松(宽松),腹要空(饮食七八分饱)。应当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养生经验,他的身体状况也一直比较好,后来渐次出现问题的是耳朵和眼睛,先是耳背,过了若干年眼睛也不好使了。“脑要用”没问题,但眼睛不“配合”,心手合作就难以实现。开垒先生对我说,老境中的寂寞不好受,因眼睛毛病而不得不疏远文字,一年只写一两篇两三篇文章,是更不好受的事情。他说我们这些人过去工作、写作都很投入,不考虑眼睛的承受能力,就难以做到耳聪目明到终老。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般老年人眼睛不好时会把笔下文字写得很大,徐先生的字却是越写越小,他告诉我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在坚持,但现在有些字写得小而潦草,甚至重叠起来,写过连自己也认不得了。散文家何为晚年有眼底黄斑变性疾患,几经疗治收效不大,视力衰退得厉害。那些年他为新民晚报“夜光杯”写文章,需借助放大镜,每写一篇都很艰难。何老曾不止一次对我说,人虽老了,但思维没大变化,有时还有创作欲望,就是被眼病所扰,难以实施,这是现阶段最感苦恼的事情。笔者写过一篇题为《梦文》的文字(刊登在本报“红枫”),内中就记述了何先生晚上睡觉还在梦中写作的情形,——心有余愿,眼不从心,只好把日间的愿望带到晚上的梦境里。文字老人的这般情景,真的让人很感动。何先生也说到了以前用眼不节制的情形,他说眼力能保持到什么年龄,先天因素一定是有的,但后天使用的状况常常被我们忽视。许多情况是,捧着一本好看的书放不下来,还有创作中到了关节处,明知很费时间也不愿停下来,生怕思路受影响,这个时候眼睛不胜负担,实际上就是“积劳”了。

  由自己从老花眼发展至眼疾引出的话题,竟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通过这些实际情况告诉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自然包括养老生活),用眼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科学性。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体组织的各个“部件”)都有其存在、发展的条件和限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相关的一切过程中既尽责尽力又按照事物内在规律适度而为,这才是一种理性和负责的科学态度。

  ——人生经验需要互相参照,所以虽然我作为个人觉悟已晚,但还是写了出来。

 

    荐稿人:lry     2013-12-29       执行编辑:lry     2013-12-29        责任编辑:zjy  2013.12.29

0
 

上一篇学生“电脑脖” 平板是罪魁
下一篇告别“吞云吐雾”,中外政要戒烟记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