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09-04-24 【编辑录入:hythyt

关工委2005-2008年工作回顾
  阅读次数:55590

    200412月召开首次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先进暨经验交流会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四个年头。回顾四年来的历程,同济关工委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正沿着一条逐步上升的轨迹,攀上一个个新的平台,为贯彻、落实中央【20048号、16号文件精神留下一个个清晰而深刻的脚印。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一段工作的时候,首先让我向多年来为从事、支持帮助、协助同济“关心”工作而付出辛劳的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一、        四年来,我校“关心”工作逐步深入发展,成效显著。

  

   (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关心”工作;校关工委密切关注各学院分会创造的鲜活经验,及时总结推广,让关工委工作充满活力。

 由各级党组织的第一把手担任关工委及各分会主任是同济关工委的特色。党委书记周家伦同志在关工委全委(扩大)会上提出:“重视关工委工作就是重视下一代,支持关工委工作就是支持党的工作。”已成为我校绝大多数党务工作者的共识。在历年学校党委工作计划、总结中都对关工委工作提出要求及给予肯定;在学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动员报告和第九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党委都对关工委工作给予表扬。在党代会前周家伦同志专门与关工委研究开好理论研讨会的问题。20063月,党委副书记马锦明同志上任不久,就调研关工委工作,并多次召开相关部门与关工委的联席会议,协调各方工作,为关工委“铺路搭桥”。在关工委工作的重要关键时刻,校党委总是及时指明方向,给予有力支持。如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给我们下达筹建关工委网站的研究课题后,党委书记、副书记及组织部长等一起听取汇报,并作出让有关方面提供物力、人力、财力支持的决定,使这个项目的研究顺利开展,关工委网站的建设如期完成。

多年来,校关工委与各学院分会密切携手,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分会创造的工作经验,从而推动面上的工作。原文法学院分会首创每年举办“关心”工作研讨会,党政群合力开展“关心”工作,使工作生气勃勃。校关工委随即在全校推广,这几年来,环境学院、电信学院、医学院、土木学院、法政学院、材料学院、外语学院等先后举办这种研讨会,都收到明显成效,成为全校开展“关心”工作的一个有力推手。

 本着让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宗旨,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在做好做实工作上狠下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第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对青年学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各分会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基本道德品质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学校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重大节日、纪念日,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主题教育、专题讲座、校史展览、文艺会演等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2005年普遍开展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2006年举办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2007年有纪念建军8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抗美援朝参战57周年及同济百年校庆活动;2008有迎接奥运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城规学院发挥专业特长,组织学生创作美术作品,走出校门,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体育部与经管学院分别召开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会、座谈会;外语学院注重对新生进行校史教育;医学院老同志每年与首次赴港访问学生座谈,进行外事常识教育等等。

 第二,积极参与党建工作。环境学院退休党支部决定全体党员参与“关心”工作,与入党积极分子“双结对”。同科学院分会组织党校学员参观陈云故居、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经管学院分会组织“学习十七大精神、新党章知识竞赛”。交通运输学院分会配合“保先”教育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言。医学院分会、城规学院分会的老同志负责与新党员入党前的谈话。在各学院的党课讲坛上,经常看到王平、唐培吉、周朝海、赵明洲、李国安等老同志的身影。关工委老同志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已成为各学院党委的得力助手。

 第三,参与培养青年教师工作。许多关工委老同志发挥业务专长,组成督导组,深入教研室、课堂、操场,巡视指导教学,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许多老同志与青年教师挂钩结对,把自己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环境学院举办培训班,请退休教师开设专题讲座,通过典型工程项目设计训练,提高青年教师的设计能力。

第四,关爱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开展心理疏导,学习、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不少老同志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帮困助学。朱炳元同志在下雪的清晨,骑车为缺少寒衣的同学送去滑雪衫;陈家铮同志十余年如一日,资助边远地区的贫困学生王丽萍,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外语学院建立“手拉手爱心助残志愿者服务活动基地”,每年深入社区宣传、义卖、调研、座谈、知识竞赛、手语培训、外语辅导等,长期开展爱心助残活动。这个学院的“心语屋”坚持数年,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服务。贾瑞云同志为帮助一个沉湎于网游、患有自闭症的学生,不断地与家长、任课教师联系,尽力挽救他能正常毕业。关工委的同志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之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吴杏云等同志对入学新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转换角色,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沈之斌同志利用自己主持的律师事务所为学生实习、参加司法考试、就业等提供指导、帮助和方便。汽车学院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举办“以能力的提升面对就业”的专题讲座。刘艺林同志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救助教育。周铭孝同志为一年级女生作女性心理学报告。2007年关工委还配合研究生会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第五,不断拓展“关心”工作领域。四年来,我们除运用以往的传统方式开展“关心”工作外,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努力拓展工作视野和工作领域,以期在更为宽广的范围为更多的青少年服务。200612月,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拓展“关心”工作,我们举办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讨会”,大家从实际出发,从理论上阐述和分析工作经验,再对工作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和宣读的论文中记录了同志们在“关心”工作中的心血和经验,闪耀着大家的智慧和才干。正是在这次研讨会上,万腓力、刘艺林同志在关工委常务班子多次议论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筹建关工委网站的设想与思路。自此以后,在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指导、促进下,在离退办等全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支持下,经过网络课题组、工作组的辛勤工作,完成了《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的设计与运作研究》课题报告,我校关工委网站终于在200812月底正式开通,为“关心”工作增加了一个新的工作平台。另外,我校老同志王平、吴杏云与校外顾问席与齐从20049月以来,主动深入社区,多方奔走,在杨浦区关工委支持下,将三门中学、同济大学、财经大学和五个居委联合起来,形成大学校区、中学园区与居民社区联动对青少年开展“关心”工作的新体制,我校环境学院在三门中学设置了环保教育基地,让大学生在接受别人“关心”的同时,通过普及环保知识活动和接待来校参观、做实验等去“关心”中学生,在实践中去经受锻炼和提高。三区联动“关心”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受到社会各方关注和好评。由此引发我校土木工程学院、航天航空与力学学院分别与昆明中学、同济中学牵手,进一步拓展“三区联动”的范围。目前这项工作还在不断地滚动发展中。

 

(二)夯实基础,加强建设,为“关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不断加强关工委的自身建设,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要条件。经过四年来的常抓不懈,取得一定进展。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首先,着力基层分会建设,这是我校长期以来的一个工作特色。近四年来,根据周家伦同志在工作会议上的指示:“没有成立分会,没有建立常务工作小组的学院,要尽快成立起来。”关工委办公室专门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周家伦书记讲话的函》,敦促有关学院成立分会。中德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学院、法政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汽车学院等随即纷纷建立分会组织。截至目前,全校已从四年前的13个分会发展到24个分会,为在更广的范围内作“关心”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为了不断扩大关心工作队伍,不少学院分会借助退休党支部的力量,动员退休教工参与关心工作。校关工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编印《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知识答问》,力求让新参与“关心”工作的同志尽快进入角色。再次,校关工委常务班子也不断调整、充实,除让年事已高的同志退居二线、担任荣誉顾问外,根据工作需要,陆续补充了若干人员,使工作运作更顺畅,效率有所提高。

二是加强思想建设。“老有所学”是“老有所为”的前提;而“老有所为”又进一步促进了“老有所学”。首先,四年来,我们根据学习制度每学期组织分会常务副主任以上同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学习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指示精神。其次,适时组织参观考察,实地学习先进单位的关工委工作经验,这四年中,我们先后访问了浙江大学、安徽财大、上海财大、南京邮电大学、南通大学;也曾先后接待了江苏大学、华东师大、上海机电学院、安徽财大、广东高校考察团等来校切磋交流,通过互相学习与交流,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自信心,使思想建设落到实处。再次,为了接近青年,了解青年,更好地“关心”青年,我们还有意识地向青年学习。校关工委邀请学生中的“自强之星”林炯、康利平介绍他们自强不息、发奋向上的事迹,使老同志们深受感动,并把他们的事迹列为“关心”工作的素材。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请示汇报、工作会议、计划总结、调查研究、资料档案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大,如网站的建立,我们正在根据需要和可能,拟订新的工作制度与办法。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加快了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正是在同志们的不懈工作、共同奋斗下,我们经过四年实践,逐步凝聚成“五个一”的工作经验,即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形成一个校院协同的工作网络、健全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凝聚一支德高望重的工作队伍、搭建一批灵活多样的工作平台。依靠这些经验,我们的工作得以一步步前进,并取得若干荣誉。20056月获上海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20072月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荣誉奖,王平、周朝海同志同时获荣誉奖;20081月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沈枋同志同时获“先进个人”称号;20081月,校关工委与法政学院同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王平、吴杏云、吴德康同志获“先进个人”称号,周家伦、李国安、范锡洪同志获荣誉奖。200812关工委网站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示范特色项目”荣誉称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分会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组织”荣誉称号;万腓力、吴德康、吴杏云分别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教育下一代荣誉奖;研究课题《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的设计与运作研究》获2008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研究特等奖;研究课题《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践与研究》获一等奖。这些荣誉的取得,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继续做好工作的鞭策。这几年里,我们面对荣誉,都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每次获誉以后,都是首先与兄弟单位找差距,改进我们的工作。我想,同济关工委的工作之所以能逐步有所前进,与这种荣誉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无关系。

二、        四年来的工作进程给我们的启示

 

(一)党组织的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是“关心”工作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不少学院的党委(总支)重视对关工委分会的领导,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分会开展工作。如环境学院的党委书记李忆同志、材料学院的党委书记温秉权同志、外语学院的党委书记吕培明同志、医学院的党委副书记盛红华同志等,他们多年来直接主管关工委工作切实到位,摆上党委工作议程,定期听取汇报,并向关工委分会通报学院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学院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请分会同志参加或列席;还为分会提供学习资料,关心老同志的身体健康,做到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老同志,调动了老同志“老有所为”的积极性。而在有些学院,至今没有建立分会组织,有的虽然形式上成立了分会,但由于一些领导认识不到位,致使关工委分会有名无实,机构不健全、条件无保障、工作停顿不前,挫伤了老同志的积极性,影响了“关心”工作的开展。可见学院领导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支持力度是推动“关心”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组织健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是保证。建立健全的领导班子,发挥其核心作用是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几年学校关工委工作之所以有所前进,与我们有一个运作正常的常务工作班子是分不开的。医学院分会之所以成为诸分会中的后起之秀,也有赖于这个分会曾聘请10位医学专家担任分会委员,并分设党建理论、专业文体两个组开展工作;继后又请老同志分三组分别对口联系三个年级的学生,使“关心”工作落到实处。即使成立分会较晚的汽车学院,在党总支书记陈同志的领导支持下,健全了组织,任用了骨干,提供了工作条件,近年来“关心”工作也开展得生气勃勃。而有些学院因领导对“关心”工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或无暇顾及,造成分会领导班子长期得不到调整充实,制约了关工委工作。积极探索、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是加强我校关工委分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发挥优势,创新工作是不断前进的根本。围绕中心、配合补充是关工委工作的定位。关工委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必须与学校主渠道相一致,符合并满足一线工作需要,在此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积极发挥配合补充作用。这几年中,校关工委积极寻求与主渠道的密切配合,除参加由党委副书记召开的各方列席会议外,还主动组织老同志参观三个学生工作中心--慈善爱心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以直观体验学生工作状况。另外主动与宣传部、研工部、学工部、团委等联系,尽力配合工作,如派人在团委“选苗、育苗工程”学员大会上作“责任、成才、惜时”报告;在团校开学典礼上作“成人、成才”报告;委派7位老同志担任团校“人生导航师”;团委召开交流会或大学生论坛等也应邀派主要领导同志出席。而当关工委有重大活动时,也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举行关工委网站开通仪式时,党委宣传部、研工部、学工部、团委等给予大量人力、物力的帮助,使大会开得热烈隆重,收到预期效果;网站之正常运行也离不开新闻中心、网络管理中心的协助。至于不断创新工作,我们除推广研讨会、建立网站、投入“三区联动”外,近年来还启动了各学院分会之间的横向联系,电信学院分会邀请材料学院的翁维嵩同志作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介绍;材料学院分会、人文学院分会邀请医学院的欧阳杰同志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环境学院分会的研讨会邀请医学院、电信学院、外语学院的老同志参加。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校关工委根据校区比较分散的状况,及时引导,组建了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两个片组,以不定期地开展横向联系,互相交流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关心”工作的活力。

 

三、        戒骄戒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我校“关心”工作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200851日的批示中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他对关工委工作提出殷切期望。我们要按照党的要求,按照教育部直属高校关工委工作会议的精神,在今后一段时期,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好工作: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识别、抵御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各种错误思想理论观点的影响。对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要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从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理论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创新,奋斗不已。希望在总结、继承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关心下一代工作。

我们要在学校党委已经开展的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持以大学生为本,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水平,推动关工委工作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在这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已有的学习制度要长期坚持;常务班子的调研要不断深化,各分会也应选定题目、带着问题到学生中去调查研究。二是进一步拓展渠道,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校关工委拟在今年建立“谈心屋”,以与学生直接沟通。我们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三是继续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过去关工委曾作出《关于开展向王平、周朝海、李国安同志学习的决定》,不少分会组织学生走访这三位同志,并写出访问记。今天,希望通过这个表彰会,进一步兴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期待在我们中间创造更多的先进经验,出现更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希望大家群策群力,认真研究、探讨关工委工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组织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和维护大学生权益的作用,达到统一认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关工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首先,继续提高对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特殊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的认识,壮大工作队伍。事实说明重视体现认识,认识决定重视,领导对关工委的认识有多深,重视程度就有多高,关键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认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把关工委纳入学院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分管领导年终政绩考核内容;党政领导要给关工委出主意、点题目、想点子、交任务;要积极为关工委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从活动场所、人员配备、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搭建工作平台。要为老同志学习提高、了解中央精神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情况,提供方便条件。从以人为本、关心老同志的今天就是关心自己的明天的思路来对待这项工作。用情感和真诚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同济离退休老同志已超过5500位,这是无与伦比的重要资源,迫切要求我们去请出更多的老同志(尤其是近年刚退休的同志)加入我们的行列,扩充我们的队伍。

其次,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要体现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但必须有在职领导参加担任职务;要安排事业心责任心强、身体好的新退休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分会常务小组;还要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变化及时对关工委分会常务小组加以调整和补充,建设一个凝聚老同志力量,带领老同志发挥作用的核心集体。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适当交流。校关工委常务班子最近作了一些增补,但还是年龄偏高,随着工作的发展还要作若干调整。我们希望至今没有建立分会的学院,赶紧落实周家伦同志的指示,尽快筹建分会及其常务小组,力争在年内消弭空白点。已有的分会则要积极开展活动,努力创造、总结分会建设的经验。

再次,继续积极探索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理顺体制,完善制度,并加强理论研究。我们将参照教育部关工委和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条例,修改我校关工委条例,力求从制度上确保关工委组织、人员的连续性,尽量做到不因个别领导人员的变动而影响关工委的工作。同时,从现在起,各分会要为明年召开的第二次“关心”工作理论研讨会作准备。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信心倍增;瞻望未来的任务,深感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离退休老同志会更加努力工作,各学院关工委分会的建设和“关心”工作必将取得新进展,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同济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沈 枋

              2009423

 

(这是沈枋同志在同济大学关工委2005-2008年度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荐稿人:hyt   日期:2009-4-24      责任编辑:xwf  日期:2009-4-24

 

 

0
 

上一篇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第3期(总第65期)
下一篇同济大学关工委2005-2008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