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在李庄欣赏古典音乐
《同济故事》文脉流长25
作者:金士翱 张训桓 朗读:传媒学院 廖俊杰  阅读次数:3517



DSC03803.JPG


  1940 年初,同济大学由昆明第六次迁校至四川李庄和宜宾后,我们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在李庄几年的稳定期间,同学们在紧张学习之余仍然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许多同学学会了唱德奥著名作曲家,如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莫扎特《五月颂》、西尔舍尔《莱茵晚唱》以及舒伯特的歌曲《流浪者之歌》、《菩提树》、《小夜曲》、《魔王》、《野玫瑰》、《鳟鱼》以及《圣母颂》等。还有同学钱国桢、李志学、周建枢、廖晓帆等自刻自印出版了 101 首世界名曲集《云雀》和带有译文的《还乡曲》,深受欢迎。

  在我校兼课的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和夫人林徽因教授从国外带回许多著名古典音乐唱片。在钱国桢同学的带领下,我们经常去梁教授家听唱片。林教授则多次给我们讲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作曲家的背景,这实际上是同济大学爱乐小组的雏形。1944年,李庄镇的口型街道在同济大学的帮助下开始发电,引起古典音乐爱好同学的期望,利用这一条件来播放古典音乐。于是,他们向教授们借来电唱机和唱片,在禹王宫大厅内播送古典乐曲,通过扩音器将声音放大。为了配合乐曲内容,舞台银幕上用幻灯片放映相关的景观,同学们反映极佳。第一次播送的古典音乐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巴赫《G 弦上的咏叹调》和舒伯特《小夜曲》、《圣母颂》等。《第六交响曲》是一部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作品,贝多芬将自己的追求自由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希望融入其中。此情此景在我们这些处在抗日战争中、蒙受颠沛流离苦难的大学生中引起共鸣。自此以后, 古典音乐欣赏亦作为课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十年来我们聆听了约70位国外和近20位国内作曲家的作品,欣赏了数十位指挥大师如托斯卡尼尼、布鲁诺瓦尔特、斯托科夫斯基、富特文格勒、尤金·奥曼迪、卡拉扬、索尔蒂、伯恩斯坦、普列文、莱文、阿巴多、梅塔以及小泽征尔等的指挥风格,几十位歌唱家和演奏家的歌唱和演出,还有世界上顶尖交响乐队如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队、费城交响乐队等 20 个交响乐队的演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最高的享受。我们在聆听这些古典音乐的高水平演奏后,精神上得到安慰,心理上获得平衡,思想上更加乐观,行为上也更为文明。正如亨德尔说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来。”贝多芬指出:“音乐应当使人们的精神爆发火花。”



荐稿人:ffy 2021-05-18 执行编辑:lry  2021-05-18  责任编辑:lxl 2021-05-20

0
 

上一篇回忆“青青艺术剧团”
下一篇李庄琐忆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