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1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吴之翰与同济函授教育
《同济故事》群星璀灿40
作者:郭 超 朗读:经管学院  阅读次数:6602



工民建首届函授毕业生毕业典礼.jpg

工民建首届函授毕业生毕业典礼


  1956年至1966年,吴之翰教授一直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兼函授部主任,是同济大学高等函授教育的开拓者、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急需一大批建设人才。而仅有的一些全日制高校培养的人才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缓解这方面的矛盾, 高等教育部于 1955 年下半年指定同济大学等有关学校学习借鉴苏联经验,试办高等工科函授教育。学校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吴之翰。他从师资力量、学术影响等方面考虑,提出由结构系试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函授。这一提议得到学校批准。

  在试办初期,吴之翰就考虑到函授生由于种种限制,无法随时得到老师的释疑解惑,自学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如果他们使用日校教材,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可能难以完成学业。因此,他要求任课老师根据指定的教材编写配套学习方法指示书,指明每一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成为帮助函授生自学的辅导书。为了检验这套辅导书对函授学生自学的实际效果,函授部又挑选具有高中水平的教辅员 1~2 人进行试读后请他们对每周教材阅读内容、习题等“自学周历”的安排是否适当提出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再加以研究,做出修改。当然,更重要的是听取广大函授生在使用后的意见,使辅导教材更加切合实际,对函授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1956年,同济函授首届学生进校,经严格招生考试后,录取 105人,如何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吴之翰教授和函授部的同志深感责任重大。开学仅两个星期,函授部就派专人走访学生及所在单位,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负担重。吴之翰教授与有关人员商议后及时对画法几何、制图、俄语等课程的教学进度做了调整,适当放慢进度,使学生逐步适应。虽然吴之翰教授工作十分繁忙, 但为了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每周都要过问学生交批作业的情况,每隔一两个星期还同有关同志访问学生,给他们关心、帮助和鼓励。

  多年的辛勤工作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1962 年,新中国有了首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函授毕业生。毕业典礼在学校举行。上海市高教局的领导和毕业生所在单位的领导参加了毕业典礼大会,场面隆重而热烈。回顾充满艰辛走过的每一步,老师和学生都流下了激动和喜悦的泪水。

  1956年至 1966年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历经坎坷。1957年夏季开始的“整风反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1960年到 1963年的“自然灾害”;1964 年到 1965 年的“四清运动”。种种干扰,破坏了校园原本应有的宁静。但吴之翰教授和函授部的同志没有因此停下同济函授事业探索的脚步,扎实开拓各方面的工作。建设了一支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队伍;组织编写了成套有较高质量和鲜明特色的教学用书;创建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同济函授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济函授的办学水平也得到切实保证。十年中同济函授的毕业生大多数成长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多名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领军人才。首届工民建专业本科函授毕业生叶可明于 20 世纪 90 年代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工民建专业本科函授毕业生吴祥明曾担任宝钢、浦东国际机场、磁悬浮等多个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的副总指挥、总指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函授毕业生谭庆琏多年担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等等。

  很多人赞叹吴祥明的学习成效,他指挥宝钢总厂一期工程,成为钢铁厂建设专家,他指挥浦东国际机场建设一期工程,成为机场建设专家。2002 年 2 月底, 磁悬浮下部结构竣工,吴祥明也被中外磁悬浮技术权威一致公认为该领域的技术专家。他的成功与在同济的学习不无关联。他回忆说:“在函授学习中,我逐渐培养起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不少基本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就是靠自学和这些基本方法一步步走过来了。”

  谭庆琏在回忆在同济学习的经历时说:“我在同济的这几年对土木工程方面的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他也希望母校发挥土建方面的综合优势,培养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工程技术人才。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掌握基本学习方法,正是高等教育题中之义。

  同济函授的成果说明,这种教育形式比全日制教育毫不逊色。它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年轻人开辟了成才的道路。

  我国,当然也包括同济的函授教育事业曾因“文革”而暂时中断。于20世70年代末才得以恢复。如今我国早已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 为我国函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吴之翰教授开创的同济函授事业在后继者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也会因此而感到欣慰。



荐稿人:ffy 2021-05-19 执行编辑:lry  2021-05-19  责任编辑:xwf 2021-05-20

0
 

上一篇杂忆同济
下一篇俞载道教授的结构人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