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20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武忠弼:岁月沧桑话同济
《同济故事》百年履痕02
作者:江鸿波 朗读:交通学院 景佳睿  阅读次数:8866



岁月沧桑话同济.jpg


  1936年秋,武忠弼考入同济大学附设高级中学。刚入学的日子是轻松和快乐的。回忆当年学校生活,年近九十的武忠弼老先生还记忆犹新,他说,1937年5月20日,同济大学在上海隆重举行建校 30 周年校庆,当时上海的报纸均有报道,例如当时的《时报》在头版头条以大字标题报道称:“吴淞道上车水马龙,科学世界对外开放”,“宾朋云集,盛况空前”,等等。然而,好景不长,当年7月末,当他们正在漕河泾受军训时,军训队总队长、国民党精锐部队第 87 师师长王敬久突然召集全体受训学生宣布,因日寇在上海的部队要来集训营“参观”,故军训立即结束,各自回校, 同时派出部队拦截日寇。日本鬼子见势不妙,仓皇退去。他们回到吴淞学校后,怀着疑虑的心情观察事态的发展。到了 812 日,形势急转直下,来自华北的日寇企图由吴淞口登陆,进攻上海。武忠弼乘最后一班小火车从吴淞遄返上海市区,沿途看到国民党第 8788 两个师的精锐部队,由上海市区急急赶往吴淞,准备抗击日寇的入侵。第二天,即当年813日,淞沪抗日战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八一三”事变,同济宏伟壮观的校园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被夷为平地。

  在此之前,学校已迁往上海市区地丰路暂避,这是抗日战争中母校的第一次迁校。此前,上海市政府曾在江湾地区筹建了一所市立医院,该医院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此时学校决定将该医院购自德国的先进设备装箱运出,遗憾的是,在辗转内迁中,这些设备丧失殆尽。

  随着战事的发展,学校不得不放弃上海地丰路临时校舍,于1937年底前将学校迁往浙江金华,但在金华仅仅逗留约 6 个星期,尚未及开课,又因日寇久攻上海不下,乃又在杭州湾登陆,企图从背后夹攻上海。金华距杭州湾不远,学 校又不得不决定从金华再迁江西赣州。在赣州虽然得以复课,但好景不长,到1938年秋,又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得不再次南迁广西贺县八步镇。八步有锡矿, 因而又遭到日机轰炸,只得去广西出“镇南关”(现在的友谊关)经越南河内西迁昆明,这已是同济的第五次迁校了。在昆明稍得安定,并从 1938 年底至1941年初得以恢复了正常课程。遗憾的是,日寇飞机又不断来扰,一名女同学在一次轰炸中不幸遇难,学校又不得不再次继续迁徙,这次的目的地是四川南溪县李庄镇,医学院后期及附属医院则迁至四川宜宾,此乃第六次迁校,直至 19458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武忠弼于 1946年春奉学校命,一路奔波赶赴上海接管当时在上海的德国医学院病理学馆。到达上海后,他立即奔赴吴淞察看,方发现母校校园业已片瓦无存,变成了一片稻田,目睹此情此景,真令人感慨万千,欲哭无泪!

  武教授回忆,由于当时连年战乱,交通工具匮乏,学校只得发给旅费,让同学们自由组成十人左右的小组,分别按指定的目的地和到达时限,自行设法前往。同学们便背着简单行李,时而乘车,时而坐船,时而步行。步行途中,常日行不下百里。开始时每人脚底都磨出累累血泡,只得咬牙坚持,后来也就逐渐适应了。况且当时大家年轻,意气风发,也不以为苦,一路上还常常引吭高歌,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抗日歌曲,以泄心头愤慨。有时行至中途天色已晚,就在路边破庙中以稻草铺地,和衣而卧,由于一路劳累不堪, 也就很快进入梦乡。

  虽然时局动荡,国无宁日,学校不断迁徙。但武忠弼和他的同学们无论是在迁徙的间隙还是条件简陋的李庄,学习都十分刻苦。老师和同学们常常能看到在校园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学生捧着德语课本大声朗读,或在凝神阅读医学书籍,这个学生就是武忠弼。扎实的医学功底和流利的德语,成就了武忠弼。

  1945 年武忠弼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起任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曾兼任同济医科大学副教务长、副校长、对外联系校方代表。1950年,我国高校布局调整,1952年初,同济大学医学院奉命迁往武汉。

  武汉市政府划出原有的华商跑马场,大约500亩地,用于建设中南同济医学院。当时多年没有使用的跑马场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同济人硬是在荒草丛中,盖起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同济医科大学。



荐稿人:ffy 2021-05-20 执行编辑:lry 2021-05-21 责任编辑:lxl 2021-05-21

0
 

上一篇缅怀同济往事(节选)
下一篇我回忆中的同济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