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青年军志愿从军记
《同济故事》文脉流长03
作者:张灏镛  阅读次数:1409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日战争于民国卅二年,当湘桂黔战事失利独山沦陷,陪都(重庆)震惊,举国惶然之时,也正是国内知识青年志愿从军风起云涌阶段。

  校本部当时设于四川李庄,仅医学院设于距李庄六十里之宜宾,对外靠嘉陵江水路定期班船,因而报章新闻传递较慢,惟全国青年从军热潮消息却时而相传于同学间,但本校迄未办理从军同学登记事宜。本人与三五同学联名具呈校长, 表达响应志愿从军并随即设立从军同学临时签名处,一时响应,同学蜂拥签名。签名者来自医、工、理各学院及附设高职、附中等,总人数高达六百余名,其中以教授杨宝琳签名达于最高潮。从军同学身份并有助教者,有属独子者,有系二房合一子者,附中一名从军同学其在家庭中竟系五房合一子,可见青年报国心 切不计本身之一切。当年全校同学人数为 1800 余人,有三分之一要从军,人数之多亦非校方当局愿见。于是通知从军同学会(当时因从军同学众多故成立从军同学会)所有从军同学均须先经校医检查体格,不料两周体格检查结果合格者仅324 名(校医唐哲主持)。以后有直接投考空军及海军,以及转报名入驻印远征军等军事单位,故直至民国卅三年冬,奉令全队至四川沪县青年远征军第二〇三师,报到者仅 223 人,惟在全国各大专院校从军同学人数比较起来同济同学已确实为各校之冠,当时重庆各报社均竞相登载。

  从军同学全队由杨宝琳教授带领至二〇三师司令部报到,暂被编入工兵第二连。连长陈闻晖系原工兵营中校营长降一级任用(当时因青年军素质高故各级长官均为降一级任用,如二〇三师师长钟彬,原系七十一军中将军长,并于印缅战争中唯一获颁青天白日勋章者)。当时向二〇三师报到者尚有成都地区号称十大专校学生队人数为百余人,其中尚有几位系有名将领之子,惟最突出者为四川大学教授张继正。后悉张教授亦为同济校友,可见吾同济人对青年从军报国热烈之非同一般。

  青年军于重庆时代计共成立九个师,其中二〇三师兵员素质据统计大学出身者 4.1%,高中 11.4%,初中 56%,高小毕业者 27%,其他出身者 1.5%。兵源有工、农、商、学、兵各界,素质之高堪称为全国各师之冠。

  师政治部主任为余纪中,当时发起排练“从军歌”。全剧叙述学生自投笔从戎进人军中受训,参加艰苦抗战直到抗战胜利,全剧均以歌唱,道白或音乐贯穿生动感人。多次演出后因成绩效果良佳,乃至被邀至重庆地区公演,其中成员亦有吾同济同学参加演出及编歌或布景等。

  同济同学从军唯一与其他各大专院校学生不同者为中途不得退役,否则返校无学籍,故本校同学直到民国卅五年 6 月 3 日奉令退伍取得退伍证后始能返校复学。此乃吾同济同学坚毅精神之表现。



荐稿人:ffy 2021-05-18 执行编辑:ffy 2021-05-18 责任编辑:xwf 2021-05-18

0
 

上一篇同济医学在宜宾
下一篇同济人的家国情怀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