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话说文远楼
《同济故事》文脉流长11
作者:董鉴泓  阅读次数:1493


1953 年建成的文远楼.jpg

1953 年建成的文远楼


  同济校园内有个“文远楼”,它的出名,一是因为它是同济品牌专业建筑系的发祥地,二是它被列入解放后有代表性的著名建筑名录。

  文远楼是在建成后数年才被命名的,不少人尚不知“文远”的来由。当时是采用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别名“文远”,表示对他的纪念,也反映了该楼的特性。

  “文远楼”建于 1953 年,按当时的学校总平面规划,拟建四幢相对的大楼, 分布于学校的中轴线两侧。正对新校门的中轴线在文远楼以北,所以文远楼设计的主立面入口在大楼北面,后来不用这一总平面,改为以南北楼及拟建的中心大楼为中轴线,文远楼的南面大门反成了正门。

  当时的规划,文远楼是测量系的系馆,所以三楼平顶上还设计有做天文测量教学的仪器支座,但不久即决定测量系要迁武汉新成立武汉测绘学院,文远楼就改由建筑系使用。

  文远楼的建筑设计负责人是哈雄文教授,现在许多人并不熟悉他。他是我国第一代的建筑师,他由清华学堂保送留美,与梁思成、杨廷宝、谭垣、童隽、陈植、赵深、王华彬等在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先后同学。回国后参加董大酋建筑事务所,参与过江湾新市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主持过北站附近铁路局大楼的设计, 曾任国民政府内政部营建司司长,也是当时国内主管建筑及城市规划的最高官员。解放后在复旦及交大土木系任教。1952 年院系调整后来同济新建的建筑系任教, 1958 年奉调哈尔滨建工学院任建筑系主任直至退休。

  文远楼具体进行建筑设计的是青年教师黄毓麟,他是之江大学建筑系毕业,是陈植教授的得意门生,毕业后留校。院系调整时来同济建筑系。他在文远楼的设计中深受新建筑学派(包豪斯学派)的影响,注重实用功能, 手法简洁明快,讲求空间环境效果及形体的对比和谐,不追求古典形式构图及繁琐装饰,可惜他不久患病,英年早逝,不然的话“同济学派”中还会再出现一些代表作。

一些外国建筑师来同济参观,称文远楼是“中国的包豪斯(Bauhaus)”这正说明了同济建筑系的学术特色。

  同济建筑系是 1952 年院系调整时在圣约翰、之江大学建筑系及原同济、交大等一些教师的基础上新建的。在文远楼中汇集了大批老一代建筑规划大师,如陈植、谭垣、黄家骅、吴景祥、庄秉祥、冯纪忠、金经昌、哈雄文、唐英、陈从周等,美术家周方白、陈盛铎、樊明体、朱膺等。1954 年举办学校中心大楼的设计评选,全系老少齐上阵。在文远楼中展出了 22 个风格各异、流派纷呈的设计方案,一时间百花齐放,表现了同济建筑系人才汇集、海纳百川的风格。

  1986 年在建筑系基础上扩建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文远楼举行学院挂牌仪式。

  1987 年新馆建成,命名为明成楼,文远楼改由土木工程学院使用,进行过内部装修。2003 年,7 层的学院新楼建成,称 C 楼,明成楼称 B 楼。2005 年, 8 层钢结构的土木工程大楼建成,文远楼交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称 A 楼,以表示它是学院的发祥地。据学院负责人讲,文远楼在保持外形原貌的情况下,内部将进行改造,采用新的节能材料,新的自控技术,以符合中国建筑科学的新的发展方向。



荐稿人:ffy 2021-05-15 执行编辑:lry 2021-05-15 责任编辑:xwf 2021-05-22

0
 

上一篇关于文远楼的结构设计
下一篇见证历史的“一•二九”礼堂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