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1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杰出的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
《同济故事》群星璀灿20
作者:郭 超  阅读次数:1245


  1932 年夏,在二千多人报考,仅录取二百人的激烈竞争中,谢毓晋和裘法祖等同时考上同济大学医学院。

  当时同济大学医学院学制八年,其中二年预科,五年医科,一年实习。两年预科主要学习德语,同时还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中文,每科成绩合格,才能从预科毕业,升入医科就读。

  谢毓晋身材高挑,面貌英俊,性格活泼。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很聪明,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德语尤其突出。每周六德语测试,老师总要谢毓晋上台,在黑板上书写中文试题,要求将中文译成德文。他在黑板书写时,下面的同学就开始翻译了。但是他还是先交卷,而且取得好成绩,这给同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解剖学在医科生的学习课程中占了重要位置,需要重复地学上两年时间。裘法祖学习十分刻苦,在解剖学的学习中取得了极好的成绩。谢毓晋社会活动比较多,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但他凭着刻苦和聪明,学习成绩还是很好。

  在这期间,谢毓晋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发起组织了“解剖学展览会”, 展示人体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和内脏。据裘法祖先生回忆,当时很多人都反对,包括教解剖学的德国教授也不同意做这件事。但谢毓晋的坚持,而且成功了, 还轰动了整个上海滩。这是一个中国人组织举办、免费的展览会,而且发生在当时的中国。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来了很多人,不少居住在市区的人乘了小火车专程赶到地处吴淞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参观展览会。同学们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这次展览对民众普及医学知识,破除迷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正是谢毓晋举办展览的根本目的,他的同学裘法祖一直保存着那时拍摄的珍贵照片。

  1936 年,医前期学习结束后,与裘法祖等一起赴欧洲深造,谢毓晋在德国学的是细菌学和免疫学专业。专业的选择与他远大的志向有关。他多次说过:“临床医学虽好,但一次只能治好一个病人;临床医生医术再好,没有特效药物去 对付侵袭人体的多种病菌,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病人一个个离开人世。”1937— 1941 年,谢毓晋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学习,并在微生物免疫学方面作出了出色成绩, 先后发表了四篇有影响的论文。对磺胺类药物抗菌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影响。得到当时最著名免疫学家乌伦忽特的高度评价。他的事业发展十分顺利,前景辉煌。1941 年 5 月,他收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转来的国内卫生署的电报,向他介绍国内抗战的严峻形势,期待他回国效力。他没有多加考虑,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和良好前程,谢绝了导师和同事的一再挽留,很快回到祖国。

  回国后,被聘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时年 29 岁。不少学生还记得谢毓晋上第一堂课的情景。大课堂座无虚席,谢毓晋气度不凡,风华正茂,整堂课一气呵成,全部用流利的德语讲授。所讲内容全部印在他的脑中,边上放的讲义一眼都没看。台下鸦雀无声,讲课结束,立刻响起了经久不绝的掌声。

  1948 年,35 岁的谢毓晋被聘为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兼免疫学研究所所长。除了办好学院以外,他积极支持裘法祖、过晋源等教授创办了中国第一本科普期刊《大众医学》,并担任总编辑。由 18 人组成的编委会是医学界的各方面的权威,他们不仅为办好刊物献计献策,还亲自撰写科普文章。担任总编的谢毓晋在承担管理事务工作外,还带头撰写了大量医学科普文章,几乎每期一篇。他的文章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如,《怎样在家庭中消毒》、《可怕的带菌者》、《小心冷饮》等,读者很喜欢看。在当时和以后的若干年中,《大众医学》是上海,乃至全国很有影响的科普期刊。多年来,他和裘法祖等好友一直有一个想法: 医学应该回归民众。他们希望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让医学惠及广大民众,以提高全体民众的健康水平。

  上海解放前夕,谢毓晋离开了医学院,创建了“上海民生实验治疗研究所”。1951 年中南卫生部聘请他担任当时号称东亚规模最大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总技师。三十多年来,他为发展我国微生物免疫学和生物制品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有两项重大成果:一是 1960 年开始 1980 年完成的动物血清代血浆研究的成功,这是国际上没有解决的医学难题;二是与裘法祖配合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的肝移植临床工作,研制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单克抗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OKT3)”两种制剂。临床使用证明,这两种制剂在器官移植术后均具有明显免疫抗排斥作用。这是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成果。

  当时的同学都认为谢毓晋最聪明,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就。的确,他是同时代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但以他的才华,似乎应更好。他在临终前也表达了这种心境。他说,几十年遇到这么多坎坷,我的信念始终不变,遗憾的是,允许我们自由驰聘、潜心科研的时间太少了。可以相信,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动荡和干扰, 谢毓晋他们这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会有更好的发挥,会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荐稿人:ffy 2021-05-19 执行编辑:lry  2021-05-19  责任编辑:lxl 2021-05-20

0
 

上一篇医魂——记人民医学家吴孟超
下一篇医学泰斗裘法祖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