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1-05-1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
仁医吴在德 |
《同济故事》群星璀灿22 |
作者:马先松
阅读次数:1535
|
1948 年吴在德考入同济大学医科,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同济大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综合性大学,医学始终保持与世界比肩的水平,当西方还在探索用手术的方法治疗癌肿的时候,同济及其附属医院已有了诸多手术治癌成功的先例。裘法祖、过晋源、李宝实、屠开元、林竟成等一大批医学大家和管理专家先后汇聚同济,“北协和,南同济”,誉满全国。吴在德在这样一种氛围与环境中学习刻苦,惜时如金,为从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 年后吴在德以优异成绩毕业, 留校任教并成为同济医院医生。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医治病,科学研究,还是担任校长,都做出了突出成绩。 吴在德的人生经历中工作岗位有过不少变动,但是始终离不开医学专业;他有过多次角色的变换,但最重要的角色还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医者,一个杰出的医生。作为一名医生要有精湛的医术,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对病人的仁爱之心。吴在德就是这样的医生。 1952 年,中央政务院令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整体内迁以加强华中地区医疗及教学力量。吴在德和他的老师们告别上海,来到华中重镇武汉。从此,吴在德足迹遍布荆楚的山岭乡村、湖汊渔港。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那些日子里,他亲身体验了农村的缺医少药给贫病农民带来的痛苦,吴在德满怀救人之心为病人排忧解难。他要求自己首先做到的是力求不误诊, 数年中吴在德和他的同事诊治病人无数,凭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精湛的医术, 无一例出错。农村药物、器材极度匮乏,吴医生总是想方设法节省材料,甚至一滴消毒酒精、一根结扎缝合线都不浪费,一台胃手术成本最低只需要2 元6 角3 分。回忆这段经历,吴教授说:是农民教会了我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医生。 外科医生常要面对职业风险。吴在德医生总是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于一边,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名患甲状腺癌复发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肿块范围大,导致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急诊住院抢救后转危为安。一般认为,病人已失去再次手术机会,拟病情稳定后让其出院。这名病人曾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他说:“我四进四出打四平没有死在炮火下,在疾病面前我绝不会坐以待毙。”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吴在德冒险给他做了手术,手术进行了 3 个小时,成功了。事后那名病人当面对他说:“老吴啊,我很感谢你啊,但是命不是你救的,是我自己救的。”这句话,使吴在德沉思良久:敢不敢为病人冒风险,冒险到什么程度, 这不仅检验着一位外科医生职业能力,更是对其职业良心的考验。 他认为,面对疑难疾病,医生应该做到“三思”。一是“慎思”,每一项诊疗措施的采用前,深思熟虑,进退有度,不良医疗效果的教训常常不是“想不到”, 而是“不想到”;二是“反思”,无论一次手术成功或是失败,事后都需要反思。尤其成功后,“再成功的手术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懈怠是最大的危险”;三是“换位思考”,视人如己,视病人如亲人。一次有名巡回医疗时曾接受过吴医生诊治的病人,因为患有晚期胃癌来到武汉。吴教授热情接待了他,并做详细检查,觉得按当时的技术条件与能力只能姑息治疗,且由于化疗药物奇缺,治疗效果不会理想。病人丧气地说:“那我明天出院,乘早班船回去。”这天晚上, 一个个问号使吴在德久久难以入睡,他想:按病情这名病人不久会发生胃出口梗阻,这岂不是宣判病人的“死刑”了吗?假如此人就是我的亲人又该如何呢?病人所乘的船将于凌晨五点半开,他早四点赶来病房,用商量的口吻对病人说:“你暂时别走,我再努力一下”,病人喜出望外。吴教授重新给他做进一步检查、分析,查文献,制定了较为详尽的手术方案。术后,病人又存活了五年多。吴教授说:“医生最高兴的不是得一个奖状,也不是奖励多少钱,而是在病人生死攸关的时候救活病人。多年之后,医患突然相见,互相问候一声,这是最令人欣慰的。这是一名医生的价值所在。” 一名医生的价值最终体现在病人的需求上,这是一种最朴实也最崇高的价 值观。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科技人员,吴在德总把自己的科研课题与病人最急切的现实需求联系在一起。多年来,吴在德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门 静脉高压外科治疗、肝移植临床应用获得诸多成果。而这些成果,正为无数患 者带来希望。 荐稿人:ffy 2021-05-19 执行编辑:lry 2021-05-19 责任编辑:lxl 2021-05-20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