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1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不灭的红烛翟立林
《同济故事》群星璀灿38
作者:孙金花  阅读次数:1042

翟立林教授(摄于 1986 年).jpg

翟立林教授(摄于 1986 年)


  1915 年,翟立林出生于沈阳市。1933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从此, 他的一生与同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充满白色恐怖的旧中国,他一次次用自己的生命掩护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毅然投身革命。

  解放前,翟老讲授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他在开课初常常讲的不是专业知识, 而是国家大事,抨击独裁政治、痛骂蒋介石,揭露国民党腐败,以此激发莘莘学子为中华的崛起而奋发学习的激情。

  翟老勤勉敬业,兴趣广泛,才华横溢,通晓日、英、德、俄四国外语,记忆力惊人。弥留之际的他,已经看不见,写不了,动不得,静静地躺在病榻上,但竟然能背诵一百多首唐诗。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齐怀远称赞他通今博古,文理兼通, 翟老却谦虚地自称是杂家。令人惊讶的是他虽然从未留过学,但他的英语、德语十分流畅。他继承了同济的传统,上课时交替使用汉语和德语,并用德语板书。他能用德语把歌德的《浮士德》最后一段熟背出来,还为伊朗人翻译出宗教经文, 并常常纠正学生们在翻译中的错误,他还是《德语大辞典》的三大主编者之一。翟老先后撰写了《建筑经济学》、《决策论》、《现代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德国的市场经济》等著作。以博学著称,“文革”期间,校“革委会”对全校“高知” 进行了一次考试,出的尽是偏题、怪题。名为考试,实为丑化“高知”。翟老以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应对了他们的这一花招,获得了 98 分,令他们瞠目结舌, 大失所望。

  翟老对施工、经济管理、经济学、材料、哲学、美学、文学等样样都在行。

  对中国古典名著,尤其对《红楼梦》中的故事和人物,他如数家珍,能与红学专家探讨切磋。

  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他都有独到的见解。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把青年教师派往德国学习。他认为现在大学的专业分得太细,不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他强调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

  20 世纪 50 年代初同济还是单一的土木类大学,他和他的同事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收集资料,编写教材,创办了管理学科。随后,管理学科发展成管理工程系,又与工程经济专业合并,发展为如今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改革开放初期,同济的管理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当年,他提议成立的设计处就是今日设计院的前身。改革开放后,又是翟老第一个把德籍教师请进同济校园。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一些兄弟高校相继停办了工程经济专业,翟立林认为, 我们不能根据当时当地的市场需求来设立大学的专业,而要从发展战略角度来考虑,他的意见得到了支持。当时,全国高校中有工程经济的只剩下同济和陕西的一所高校。

  红烛精神是翟老一生的光辉写照。当有些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买不起《运筹学》这本书时,翟老立即为这些学生慷慨解囊。为了培养青年教师,他甘当人梯。他把自己对一些学术问题的论证资料整理成第一稿,再原原本本地交给青年教师;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文字翻译能力,他总是让青年教师翻译第一稿和第二稿,最后由他自己一字一字地推敲、定稿。他自己从未留过学,却把青年教师一个个送往国外进修,并嘱咐他们必须用英语或德语与他通信。他经常谆谆教导学生们:“不要忙于赚钱,不要赶时髦,在校时要把原理性知识搞清楚。而更重要的是在做学问之前,必须要学会做人。”在学生心目中,翟立林教授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楷模、灵魂工程师,是永远的良师益友。



荐稿人:ffy 2021-05-19 执行编辑:lry  2021-05-19  责任编辑:xwf 2021-05-20

0
 

上一篇俞载道教授的结构人生
下一篇教学奇才江之永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