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0-04-29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新民晚报2010年4月28日第B05版 |
教师仪态也是学生的“范” |
作者:王栋生
阅读次数:10248
|
20多年前,一篇有关教育新观念的报道引起老师们的关注。有位老教师说故事,他患病两个月,出院后发现学生纷纷留恋代课教师,几乎个个不舍。老教师是个有心人,他想,那位聘来代课的教师水平并不是很高,为什么学生会那样喜欢她?原来那位代课教师除了讲课有感染力,穿着也时尚,着淡妆,甚至挂项链(在当时是要有些勇气的),这个“派”让看惯了老先生蓝布人民装的学生大开眼界,听她的课也就格外来神。老教师有胸襟,说,相形见绌,本来年纪就大了,心理上和学生隔着一层;我的穿着土气,说话老气横秋,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记得读了那篇报道后,同事互相开玩笑,说看谁能有勇气改头换面,因为我们守旧成习,穿件新衣都得犹豫再三,害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年冬天,我买了件茄克,鼓起勇气穿上。为避免第二天上课同学们大惊小怪,前一天晚自习快结束时,先去班上亮个相,学生疯狂鼓掌;第二天上课,又一次鼓掌;甚至有外班学生为想看看我穿了什么样的茄克而专门跑到办公室……我才知道,我们这些“旧式人物”给自己、也给学生惹了多少麻烦。教师仪态也是学生的“范”,学生全看在眼里,岂可不慎! 好在我们没有随地吐痰,没有说粗话,没有乱扔垃圾,没有在公共场合胡乱吼叫,只是我们的中式棉衣和平顶头给学生留下话柄。好多年过去,现在有专家来谈教师仪态,我们反而觉得没法子谈了。比如,无论如何,教师比以前收入高多了,西装革履也不是稀罕物,连街头炸油条的小贩,搞装修的农民工,也穿西装;穿着朴素再也不成其为教师美德。 可是有些东西是无法教好的。 凡事过犹不及。对教师仪态,我不是专家,不敢评头论足。我甚至认为“老派人”之所以“老派”,也在于不轻易议论他人的仪态。太在意仪态了,也有可能失态。比如,在学校里,有无必要成天穿西装?有无必要化妆?教学是一种劳动,不是作秀,不是礼仪展示,不是摆设。我曾在某国国防部大门口看到供游客照相的仪仗队,昂首挺胸,风威秀整,然而我想到,用蜡像岂非一样?我们是教师,不是模特,如果太注意仪表衣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呢?我读初中时的外语教师,后来同学提到她就说“每天换一套衣服,很有钱”,至于她的教学,大家一点印象也没留下。 当然,更可怕的是浅薄粗俗。经常看到听到:教师的领带打得很考究却满口粗话;校长打扮得油头粉面,喝酒时当着女性说黄段子。更经常能看到的是,教师在会场上大声喧哗,接听手机,畅谈家事……这样的修养,对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一次会议上,有一群福建来的女教师,她们远远地就微笑致意,趁我们讲话间隙,轻声问,可不可以与她们合个影。合了影之后,鞠躬退身而去。我记不得她们的形象,但她们的礼仪可为风范。我相信,她们教出来的学生也会是这个样的。还有一次,给香港同行讲话,有两位女教师在会前走上来,问主持人:“可不可以录像,拍照?”主持人说直接问报告人。我说请随意。一位录了三分钟,另一位拍照一次,不闪光,并没有妨碍我。与之对比的是,报告前或刚开始时,经常有老师面无表情地走上来,二话不说,把录音笔往台上一放,然后坐在台下看报纸,交谈。 我还是觉得,教师在这些方面宁可“保守”一些。
荐稿人:wdl 2010-04-29 执行编辑:wdl 2010-04-29 责任编辑:xwf 2010-04-29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