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4-05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3年4月4日第1版

设计学学科考核论文,偏了
专家直言:当下创意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向有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 范昕  阅读次数:6741

  最近,一份针对中国大学设计学学科的排行榜新鲜出炉。这是设计学2011年跻身一级学科以来首次“被排名”。排名中,占去较大权重的考核指标为论文发表,尤其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数量。有专家直言“这样的导向有问题”,认为这折射出当下创意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能套用其他学科标准


  在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教授看来,设计学学科排名挂钩论文发表的逻辑背后,是当下中国大学设计学学科导向出现价值理念偏差的表现。“设计学科是应用型学科,其学科建设应有符合本学科自身规律特点的评价体系,而不能套用其他学科建设的标准体系。设计学科在中国还是新兴学科,它甚至还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国家级核心期刊。单纯在论文发表这一项指标上下功夫,并不是难事,有几个专业论文写手就能办到。可一旦每所院校都用尽各种手段奔排名而去,整体的设计教育就会跑偏,后果不堪设想。”他坦言反对的不是设计学科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排名而盲目陷入“论文制造”怪圈的导向,“中国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学科建设警惕拔苗助长

  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转型过程中,设计需求量很大,优秀的设计人才尤其缺乏。在此背景下,中国设计教育的规模呈现出了爆炸性增长。一份统计表明,三十年间,中国设计教育的规模扩大了一千倍,目前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多达1500来所,不仅综合性院校如此,就连一些医学院、农学院、政法学院、海洋学院也不例外,每年设计学科招生人数约为40万。

  设计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固然很好,但有专家认为,中国的设计教育也存在拔苗助长的嫌疑:设计专业的学生泛滥成灾,师资力量却严重跟不上,这导致中国的设计学学科良莠不齐,人才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悖,人才培养有低端化倾向,国家真正所需要的高端设计人才仍然稀缺。他告诉记者,在欧美许多国家,设计教育仍是精英教育,淘汰率是所有学科中最高的,有的甚至高达40%。据了解,在全球设计教育最为强势的美国,每年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仅为3.8万人,在目前代表东方最高设计水平的日本,每年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不过2.8万人,而在芬兰、瑞典、挪威、丹麦等设计影响力遍及全球的北欧国家,每年保持在数百人。
  
  设计恰恰需要与众不同


  设计教育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体系和培养目标可谓业内共识。有专家直言,设计教育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应该强调个性化的因材施教。衡量一位设计教师的水平,关键是看他是否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是否能判断出好与坏,更重要的是能否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所拥有的不同潜质与特殊才能。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也许从招生选拔时,我们就陷入条条框框了,考生面对的是面目单一的素描、色彩等考试科目,较少有个性表达的机会,而设计追求的恰恰是与众不同”。

  设计理论家王受之曾直言:“设计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从汽车到服装、到建筑、到平面,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所要求的营养比较充分,需要有立体化的文化视野。”魏劭农也认为,从事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或许比专业技能的训练更重要,“人文设计是今天我们无论在设计还是设计教育中首先应该关注的东西,这指的是将自然、科技和人文艺术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懂得设计的本质是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作为个体的人的需求及其情感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拥有理解多元文化背景的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我们衡量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真正标志,是要看我们能否成功地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创造美好事物的勇气。”



推荐人:lry 2013-04-05 执行编辑:lry 2013-04-05 责任编辑:lxl 2013-04-06

0
 

上一篇南开大学:选派本科生赴海外名校交流学习
下一篇中、英、日、美四国小学生守则 pk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