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4-04-0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4年4月8日第1版 |
想走得更远?先回归教育本身 |
作者:姜澎 樊丽萍
阅读次数:8864
|
慕课(MOOC)去年席卷全世界,各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加盟海外知名慕课平台外,国内高校也在组建自己的平台。单单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就有超过10家大学慕课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慕课都在大量吸引各种社会资本注资。但不少最早进入慕课领域的学者却称,慕课要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还须回到教育本身。如果没有对教学质量和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慕课将就成了“披上网络新衣的老旧课堂”--不会走太远。 慕课从一“出生”,就受到各路资金热捧。眼下,各类慕课平台仍然是风投以及慈善基金的投资热土。国际上著名的风投公司,比如美国最大的风投公司KPCB(凯鹏华盈)等都在为慕课平台慷慨注资。 美国几大慕课平台的融资都在数千万美元以上。Coursera在成立的当年就获得KPCB1600万美元巨额投资。不久前,Coursera宣布又融资4300万美元。 风险投资机构除了向慕课机构投资之外,也向其他的一些远程教育机构注资,如帮助高校开展网络教育的公司2TOR就获得了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这些投资除了用于慕课提供商的平台研发、业务拓展之外,也会用于对这类新型网络教育方式的研究。 除了风险投资,对慕课赋予众望的还有一些著名的教育出版集团。培生出版集团就与Udacity和edX两大慕课平台都开展合作,除了为这些平台提供考试服务以外,培生出版集团还希望将提供免费的慕课作为促销手段,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集团下属机构的付费内容。 美国营利性教育集团Laureate首席执行官道格·贝克预测,慕课的发展会大幅减少传统高等教育的学费,降低现有教育提供者的整体利润。但是,“即便慕课将高等教育的收入削减三分之一,只赚其中1%的利润,仍然是'十分有利可图的生意'。” “要说慕课是教育革命,目前看来还言过其实。不过,慕课确实赋予远程教育一些新的形式。”沪上一位从事大规模在线课程教育研究的学者说,现在国内的慕课才刚刚开始,要看是否有效必须等待至少一个学习周期,差不多15周才能通过数据看出一点结果。 在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看来,慕课核心是回应普罗大众对于优质教育的期待。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同步增长。 回过头来看海外著名的慕课平台,他们的创始人无一不是热衷于教育,都是授课能力非常强的教授。Udacity的创始人兼CEO塞巴斯蒂安·特隆,他创立Udacity的起因就是他和同事彼得·诺维格教授在调查网上课程时,发现大多数课程表现平平。而学生对他的网络课程不断吐槽,则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在网络上的人工智能课。结果当年使用特隆教授网络课程的斯坦福学生平均成绩比历届整整高出了一个等级,但更令人吃惊的是,学期结束时,课程前400名中没有一个来自斯坦福大学。这件事迫使特隆重新思考他所了解的教学。随后,他创立了Udacity。 谈及国内慕课未来发展,教育界人士仍然喜忧并存。 有业内人士表示,和美国的慕课提供商不少是盈利性公司不同,国内的很多慕课背后大量是政府在投资。目前国内主要高校联盟的慕课平台几乎都是政府投入,学校拍摄课程并把课程上线。“但是只有这些,远远不能让慕课走得更远。” 国外的风险投资者们青睐慕课,似乎更有远见。比如,盖茨基金会就为麻省理工学院提供了100万美元捐赠,用于支持他们分析慕课课程学生网上学习的数据,以开发建立全新的计算机类课程在线学习模型。还有不少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目标也十分明确:希望借此了解哪类学生及哪类课程适合慕课,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不同族裔人群的学习行为。“也许目前不能赢利,但掌握了这些核心样本信息和数据,谁说他们未来不能仍然在高等教育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 “慕课的发展其实只有回归传统,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对学习本身进行研究。”一位学者认为,学得好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学习、练习、测试,这些都是有科学规律的。慕课未来要持续发展只有回归教育本身。 虽然这样说似乎流于俗套,但其实,当原本必须在教室才能听到的内容变成互联网上可以随时选择的菜单服务时,用户的体验就显得尤其重要。EdX的领导者阿南特·阿加瓦尔估计,慕课的未来竞争,就看谁能更好地改善用户的体验。
荐稿人:lry 2014-04-08 执行编辑:lry 2014-04-08 责任编辑:lxl 2014-04-0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