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6-0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6月8日第6版

高校功能定位不能错乱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  阅读次数:9477

  电  讯:你认为理想的高校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

 

  熊丙奇:教师对学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健康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围绕一致的目标,共同成长。第二,教师要有专业操守和水平,围绕学生的学业开展课程教育,进行相应的学术指导,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与行为规范。第三,教师要帮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展,解答他们成长中的困惑。

 

  电  讯: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哪些异化现象?

 

  熊丙奇:有些任课老师上课应付了事,上完课夹包走人,很少在课下与学生一起谈学习、谈人生;有的导师科研任务重,把研究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把自己的项目任务摊派给学生,只给他们微薄的报酬,师生间演变为雇佣关系。一些教师非但没能给学生解惑,反而增加了学生困惑、迷惘,有些学生对教师忙于兼职挣钱、追逐功利不满,认为这些不是为人师表者该做的事。


  电  讯:导致师生关系异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张宗益:虽然目前暴露出来的极端个案是个别现象,但不能否认,当前中国的高校师生关系正在发生改变。与传统社会相比,师生关系被赋予了更多内涵。这与中国高等教育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

  目前高校从智力结构、制度安排、人际关系以及研究生培养方式上,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力量都在新环境中发生碰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校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过去,高校主要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现在则对高校的知识发现、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  讯:这些变化对研究生培养产生什么影响?

 

  张宗益:过去的研究生培养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在校内就可以完成;现在更多要求要有创新,而创新性的人才不能拘泥于校内。技术的转化、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承担着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因此,就出现了研究生学生进入企业“打工”的现象。在从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的过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利益冲突。


  电  讯:这是否意味着,这种成果转化带来的利益对当代师生关系产生了冲击?



  张宗益:是的。实际上,师生的冲突一直都存在,过去的冲突更多是论文、专著署名上的问题。以前很少有老师办企业,即使办企业,利益、规模也不大,能够产生的“蛋糕”和创造的市场有限,人们容易妥协。

  我们应当正视个人价值观的变化,这既包括导师也包括学生。过去我们的社会是一元价值观,如今是“一元引领,多元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益上的争执不可避免。应当以平常心看待高校导师与学生因利益产生的矛盾争执,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高校在创新驱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国家社会的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电  讯:当前一些高校中,部分有资源的教授利用各种市场途径各显神通,既在外兼职又对外承担课题,教学变成副业,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奔钱、奔项目、奔官、荒学术的“三奔一荒”现象?


  熊丙奇:这是高等教育学术资源配置、教师评价体系、高校功利的学术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法将高校的功能归纳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有些高校功能定位错位,颠倒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关系,认为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人才培养的地位被弱化。并相应建立了倚重科研、论文的教师考评机制,基于行政化的资源配置体系,使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拉关系、跑课题上,认为发论文、要课题比给学生上课重要,成为“课题教授”“经费教授”。


  Z教授:社会也应当正确看待老师做课题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和导师都需要课题这样的平台。在国外的高校,导师都要有足够的研究经费才能招生。


  电  讯:舆论认为,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应当享有公平的劳动待遇,应当对劳务费的发放等问题给予规范性的制度保障。现实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Z教授:这个很难设定一个刚性标准,因为工作量无法衡量。有时候你认为你做了贡献,而在我的眼里却不是。没有老师,课题项目不仅无法申请,而且在一些情况下,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进行设计、写作和修改,贡献的大小很难量化。这是一个“画龙”与“点睛”的关系。

 

  电  讯:高校教师应当怎样平衡教学和课题项目?


  张宗益: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创新技术,应该成为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大家”,具有足够的影响力。要做到这点,承担项目是应有之义,要得到资源支持。另一方面,研究生需要实战的平台,和导师一起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导师承担科研项目是高校必须做的事情。

   但是,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承担着培养人才和训练人才的任务。如果一个教师只注重做研究,不注重人才培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高校应当对教师在校外兼职以及横向课题项目的申请、运行加以规范。

 

 

 

 

荐稿人:lry 2016-06-08 执行编辑:lry 2016-06-08 责任编辑:lxl 2016-06-12

0
 

上一篇数字化时代的大学再造
下一篇“985”工程何去何从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