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7-15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6年7月15日第6版

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的角色
作者:阎海峰  阅读次数:9813

         0715-1


 

  创新创业是时下炙手可热的话题,其对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意义之重大,已无需赘言。因而,它不宜只是作为一个时尚话题来对待,更需要深入持久的理性探讨。


  理工科院校更具与产业对接的动力


  现在,恐怕没有人会否认美国是一个极具创新创业精神和活力的国家,而这个国家被提到最多的、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主要有两个,那就是硅谷和128公路。有趣的是,这两个地方又分别与美国的两所著名理工科大学密不可分:前者是斯坦福大学,后者是麻省理工学院 (MIT)。我相信任何了解这两个地区的人,都不会否认两所大学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仅以MIT为例。2009年,美国Kauffman(考夫曼) 基金会发布了一份专门针对MIT创新创业的调研报告,这份历时6年的报告显示,当时以MIT技术为依托的公司多达25800家,并以每年数百家的速度在增加。是年,MIT校友共创造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年产值,如果组成一个独立经济体的话,这个数量可在世界各国中位列第11名。

  透过硅谷与斯坦福、128公路与MIT这两个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在理工科大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原因有二。其一,除了基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之外 (基于互联网的阿里巴巴式创新创业,更多的就是一种基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更根本性的创新创业应该与技术和产业紧密结合,而理工科大学通常是与相关的产业和先进技术有密切联系;其二,理工科大学最有条件实现创新创业融合,因为这里通常有大量的创新性技术成果。因此,如果辅之以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实验室里的创新性技术与产业转型发展和市场需求融合,将创新成果通过训练有素的创业者和自觉而非自发的创业活动融合,就有可能有效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在我看来,这是斯坦福和MIT极为成功的创新创业密码之一。

  实际上,国内不少理工科特色的高校也都有不少类似的成功案例。以我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主要与化工、医药、能源、材料和环境保护等产业密切关联的理工科大学,从事创业的学生大都在此类相关产业里,创业模式大多是将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比如,“出身”华东理工大学的创业企业上海泰坦科技,就于2008年由“在读博士生创立”,并致力于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目前已经快速成长为一家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实验室提供全方位专业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分支机构遍布国内以及欧美市场。

  同样是创业,泰坦公司的核心模式显然不是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或是互联网+那么简单。也许设在MIT斯隆管理学院的创业中心的创业课程,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一点。在MIT创业中心开设的创业课程里,除了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战略、营销、融资和法律类课程外,另一个重要模块就是所谓的“产业聚焦”,它包括诸如“能源产业的战略机会”“未来的医疗科技”“生物工程”“网站与数字媒体”等特定产业方面的内容。

  可见,如果能将理工科的创新性知识,通过自觉的创业活动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连接起来的话,理工科大学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斯坦福和MIT的检验。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本质上是一项很重要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教和学,更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否则,创新创业教育就会沦为纸上谈兵,甚至成为纯粹的耍嘴皮子。因为从知识的角度讲,创新创业知识本质上不仅、甚至不是一种认知性知识,而是一种经验性或实验性知识,需要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而且,较之认知性知识,经验性知识更难以编码和转移。

  所以,全球创业教育最负盛名的百森商学院 (Babson College),一直奉行“创业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理念”。这个学校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如,通过征集学员创意将学员分配组成若干实质性的公司,并用学校的投资基金进行实际运作。学生平时上课所做的事情就像在现实中的公司开会一样“各部门”围坐在一个很大的圆台边,老师会问“你们的项目这个季度怎么样”、“下个月有什么期望”;也会说“你们这个月做得很不行,回去还要如何改进”……公司以六个月为一周期,六个月之后会把所有盈利捐给学校所在社区和慈善组织。六个月之后如果学生想继续运营这个公司,就要按照美国的相关法规进行报税,给人员发放工资、交纳保险等。

  与此相类,MIT的创业课程教学也有鲜明的实践模拟特色。上文提到的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由4-5人组成一组,模拟真实企业中的团队来进行创业实践,成员通常由管理类学生和自然科学或者工科学生共同组成。比如,创业实验室这门课,就要求学生在波士顿地区挑选一家成立5年之内、规模不到50人的新创企业,针对这类公司面临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斯坦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去年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谈到,在斯坦福创新学院设立了各种模拟项目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所面临的问题。

  由此看来,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即使教,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模式了。

  很显然,创新创业的行动性特征,与理工科大学注重实验和实习的传统也是非常契合的。理工科大学通常比较擅长行动,也愿意并习惯于行动。毕竟只有知行合一,才会有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不然的话就离吹牛不远了。


  创新创业教育不等于开公司


  创新创业教育完全不同于我们传统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实质是一种认知型教育,重在知识传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这一点,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中国更是如此。认知型教育假定老师比学生懂的多,至少是懂的早。学生进了课堂,也是抱着听老师讲的心态,听老师怎么说,怎么看,然后把它记下来,准备考试用。以这样的模式,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因为创新创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知识,主要来自个体独特的体验,因此,需要每个人自己的行动,且应是创造性的行动,这些教师未必都知道,更不一定会干。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育者为中心。这对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一定有很大挑战,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对。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创新和创业都很重要,不能说着说着只剩下创业了。而且,创业教育不等于创业活动,创业活动也不等于开公司,尽管开公司是进行创业教育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创业形式。同样,创新也不是只有商业模式创新,还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

  对大学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它首先希望能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养育成创新思维和创业观念,也就是说不再是标准化的和墨守成规的。众所周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主要就是大规模、标准化,而今,这个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创新创业就是其中一种。因为,创新创业的实质就是差异化和敢冒风险。因此,不是只有办公司、做企业家才需要创新创业,即使做一个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也需要创新创业精神。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全社会都要为创新创业做好失败和承担风险的准备。因为风险和失败本身是创新创业活动的一部分。

  为此,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商学院、“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应该可以有所作为。


  (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

 

 

荐稿人:lry 2016-07-15 执行编辑:lry 2016-07-15 责任编辑:lxl 2016-07-22

0
 

上一篇“985”工程何去何从
下一篇企业校招“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