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8-06-01 【编辑录入:GGWOYJ】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
坚持实事求是 走创新发展之路 |
——先后两次参观小岗村的比较与思考 |
作者:区 扬
阅读次数:12982
|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40年,又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这一时代背景和“读懂中国”的要求下,2018年5月,春夏之交,时阴时雨,时而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校关工委在常务副主任金正基老师率领下,组团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考察、访问学习。 早在十年前,校关工委在常务副主任沈枋老师率领下,也曾经考察访问过小岗村。前后两次到访小岗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受教育,有启示。前一次,对小岗村人敢于挑战“一大二公”的原则,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这一次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小岗村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对先后两次参观考察情况进行对比与思考,有一些新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一、 坚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小岗村的农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认识到要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必须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从改变生产方式、分配制度入手,创建了“大包干”:“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催生了中国农村的一轮大变革,孕育了后来改变亿万农民命运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尽管当时他们不可能知道,在党中央高层由于受到“两个凡是”的影响,对“包产到户”,甚至连“包产到组”,依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被认为是对人民公社"一大二公"集体化道路的背叛。多数都是态度鲜明地反对的,只有邓小平和胡耀邦同志对此没有明确表态,这就使得当时的农村改革险象环生,如履薄冰。 但是,小岗村人却清醒地意识到即使会有危险也作了最坏的准备,按照中国传统的按下具有法律效力的鲜红手印,表达要走自己的路,决心同守旧势力进行奋力一搏。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事求是、和谐求真,敢为人先、突破创新”的小岗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作了真实而令人信服的注解,功不可没。 二、 坚持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有个好的领头人。 小岗村40年来变化很大,进步明显,从"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农民生活水平和村庄面貌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农村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向小康迈进。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个勇于改革、敢于担当的领路人,从开始的严宏昌、严金昌到后来的沈浩,都是一心一意为小岗谋发展、为村民谋利益,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记得十年前,我们第一次去小岗村参观时,沈浩正是小岗村的第一书记,那时候他还不为人所知,或许,他正在四处奔忙,为小岗村谋规划、筹经费,办实事,未能与他相见并听取他介绍小岗村的情况。但听说他多年来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大年三十他还泡在村里,他先后为村里修了公路、为散居的二十六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并在村里建设了大包干纪念馆。尽管当时的大包干纪念馆内外还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图片和简单农具陈列,完全不像现在的大包干纪念馆内陈列的各种规范图片、实物和生动的电、声、影像资料,展品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这次重返小岗村,参观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系统了解了他的感人事迹,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六年的时间里,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能力,赢得了小岗村民的衷心爱戴。沈浩精神同大包干精神一样成为小岗村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使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深刻的党性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中国农村的脱贫致富需要千千万万个沈浩式的好干部。 三、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发展有两个代表性的模式,一个就是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分户经营模式,另一个是以华西村为代表的村统筹模式,这两种模式都符合我国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本制度。只不过华西村倾向于村集体的“统”筹集中的经营,而小岗村却偏向于农户“分”散经营。就目前来说,小岗村代表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生产力水平。但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包干”本身却难以全面推动小岗村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对此,我国经济、理论界也存在不同意见,有的意见分歧还比较大。
进一步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生产力水平不够高,比如,农村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机械化、网络化、智能化有的尚未起步,高质量的医疗、教育依然是稀缺资源等等。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客观地说,“大包干”虽然激发了农民积极性,迅速实现了丰衣足食愿望,“大包干”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小岗村的富裕之路仍然需用“大包干”精神去开创。但是,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创新发展之路。展望新时代,站在“强起来”的起点上,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中国梦,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不懈奋斗。 四、坚持学习交流,不断创新,提高关工委工作水平。 十年前,校关工委团队赴小岗村考察学习,与这次赴小岗村的42人团队比较,此次有不少是新参加的同事,规模较大,内涵丰富。前后两次均参加小岗村考察的仅有三名老同志,说明我校关工委队伍已经走出了后继乏人的困境,并逐步走向相对年轻化,特别是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方面已经形成机制化、制度化。多年来,坚持到市内外兄弟院校学习:从上海财大、东华大学到安徽财大、山东枣庄学院、南京农大;从关工委发源地河南安阳到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进行考察和交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收获颇丰。关工委新、老同志的互相交流,促进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彼此友谊,既是难忘的考察学习之旅,也是放松心情的休闲之旅。
此次赴小岗村参观考察,通过耳闻目睹和真情实感的体验,既进一步了解历史、党史、文化和国情、民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对准确把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生动素材,有收获,有启示;特别是在考察途中的“大巴车学习总结会”上,校关工委陈立丰副主任通报了我校关工委关于贯彻教育部关工委在20所高校开展“读懂中国”活动试点的计划;校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书记、离退休办公室主任徐讴平传达了5月18日,教育部关工委在北京举行“读懂中国”活动启动仪式和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郑富芝、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的讲话,以及8位老领导、老专家、老教师畅谈亲历改革开放的感悟、收获、感想的发言。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正基作了总结发言,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要把“读懂中国”活动主要在二级学院贯彻落实,切实把工作做好。通过学习明确了今后工作方向,是一次工作交流之旅。
新时代,高校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改革发展任务重、矛盾、困难多的挑战,关工委工作要明确定位,积极配合主渠道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德、康、能、知、美”,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继续努力。坚持创新发展,从传统型关工委逐步向服务型关工委转变,从过去主要依靠个人努力到由老同志组团进行相互协作、上下联动的组织创新,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从向大学生单向灌输到老少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方式创新;从单一的思想教育到关注全面发展的内容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荐稿人:oyj 2018-06-02 执行编辑:ffy 2018-06-03 责任编辑:xwf 2018-06-0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