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8-09-14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8年9月14日第7版

着眼城市未来,激发教师队伍深层动力
作者:董秀华  阅读次数:14002

70914_p24_b


  针对高校教师最关注的高级职称比例设定事项,新政提出探索高水平地方高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从“数量管理”调整为“标准管理”,并逐步推进,体现了人才评价理念的根本变化。从“常模参照”向“标准参照”的转轨,将从根本上激发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追求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的不仅是教育的基石,更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文件,对新时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制度安排。日前,上海市委市政府扎实落实中央文件要求,出台本市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实施意见》),为上海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彰显诸多亮点。

  突出强调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上海的《实施意见》秉承中央文件的基本精神,将教师队伍思想和政治素质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尤其强调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提升,细化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规定。同时,文件对进一步规范并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实施意见》也立足上海实践,体现了区域的特色。上海城市建设目标定位于 “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实施意见》与该目标相呼应,提出了放眼全球,对标国际,拓展教师国际视野,实施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和具体做法。

  《实施意见》强调针对各区、各学校不同情况的分类施策,聚焦问题精准施策,体现上海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解决分类发展深层次问题的精细化管理特色。

  直面时代需求,着眼长远发展。《实施意见》用较大的篇幅,强调教师信息化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诸如深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现人技协同,并将优质数字资源建设视同学术论文发表,纳入学术成果认定、职称晋升和荣誉评定等具有引导性的举措。

  与此同时,《实施意见》呼应教育深化综改、实现内涵发展的根本需要,提出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在职研修等全过程培养的系统性举措,强调教师的胜任力和持续发展力提升。《实施意见》着眼上海教育和城市未来长远发展的目标诉求,提出在教育领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才工程的具体抓手,即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引领、青年英才揽蓄工程为基础,打造蓄水池。

  激发教师队伍深层动力,释放创新活力

  教师最为关切的事项之一,即是专业发展的通道与机会、工作价值的体现与被认可等。《实施意见》针对高校教师最关注的高级职称比例设定事项,提出探索高水平地方高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从数量管理调整为标准管理,并逐步推进,体现了人才评价理念的根本变化。从“常模参照”向“标准参照”的转轨,将从根本上激发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追求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实施意见》还提出,收入分配机制改革要体现教书育人导向,要完善适应高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建立符合专职从事教学人员职业特点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这将引导和激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成果转化奖励收入、竞争性科研课题收入等,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基数等规定,也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活力。

  另一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制定学校评聘标准,提升学校发展与职称评审匹配度;扩大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高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鼓励高校建立教师动态配置机制,根据岗位需求差异探索灵活用人制度等。赋予高校用人的高度自主权,有利于促进高校实现特色发展,开创各高校教师工作的新局面。

  可以说《实施意见》设计了教师全过程、全方位培养的政策体系,从强化、细化职前培养和准入制度、实施岗位培训和助教制度等高起点引领新教师入职的举措,到多方聚力的培养培训和资源共享平台,跨学科、跨校、跨区域的团队建设,国(境)内外访学进修、产学研践习,教学激励计划等,明确实施人才计划,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方向、有保障。

  这些措施都是扎实的奠基工程,其中多项政策已在前期取得相当好的成效,可以乐观预期,到2035年,上海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素养、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上海教育系统也将成为世界一流人才聚集地和全球高峰人才成长地。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支撑,上海教育终将成为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和助推力量。


(文章来源:《文汇报》2018年9月14日第7版)




荐稿人:ffy 2018-09-14  执行编辑:lry  2018-09-15  责任编辑:lxl 2018-09-17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要摒弃功利的学习观
下一篇让思政课教学有温度有情怀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