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8-10-04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光明日报》2018年10月3日第3版

让思政课教学有温度有情怀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阅读次数:13465

  日前,由厦门理工学院打造的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在革命老区龙岩正式落地。这个红色孵化器从“互联网+农业”、智能制造、物流电商、生态环保、美丽乡村等多个方向入手,引导学生在红土地上“建功立业”。

  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通过升级改造传统课堂、运用新媒体技术等方式,让思政教学有温度有情怀,从而不断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

 

老师俯下身子倾听

 

  “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今年7月初,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以班导师的身份参加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投资班期末主题班会。他与同学们畅谈一学期的收获与感受,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在新的学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班导师在厦门理工学院成了一道风景线,学生可以经常近距离地接触校领导。从2015年9月开始,厦门理工学院推行“班导师制”,要求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担任兼职班导师,区别于学院、班级以及班主任、辅导员,通过与学生谈话、走访学生宿舍、深入学生课堂等工作形式,增进与学生的沟通。每学年班导师还要提交一份工作小结,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学生思想动态、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对学校及有关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厦门理工学院还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信“裂变式”的快速传播手段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厦门理工学院打造了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三年来,这个平台的访问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人次,有效构筑主流舆论阵地,占领校园意识形态制高点。

  厦门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志成说:“学生喜欢到这个平台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平台进行疏导,通过评论和回复正面引导学生,解决他们的困惑。”如今,学生在网络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还被搬到思政课课堂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与学习。

 

学生走上讲台宣讲

 

  在厦门理工学院思政课上,总会有一个特殊的小老师先出场。原来这个课有个“规矩”,那就是课前5到10分钟,由学生自己讲。

  不久前,2016级环境工程1班张泽坤作为小组代表上台与全班同学分享他们小组的“坚定‘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张泽坤小组由八人组成,每个人都要把十九大报告认真读几遍,然后进行讨论学习,最后做成PPT在班上分享。张泽坤说:“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整个学习过程就用了两个星期。比起传统的老师讲我们听含金量更高,我们需要先自行消化,才能得出深刻的学习心得,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从听到讲,从学生变身“老师”,厦门理工学院的换位体验,不仅能让学生们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更有助于教学相长,增强思政课的活力。

  去年,厦门理工学院举办了“传承精神,坚定理想”经典原著朗读会,让学生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后,用饱满的热情高声朗读,抒发传承精神,坚定理想情怀。这个活动成为厦门市在厦高校“三爱”主题教育活动重点扶持的项目——重温马列经典在高校。

  参加此次朗读会的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学生韩小宇感受颇深地说:“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里面列举了11种自由主义,比如,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等,我读后很有启发,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难免产生错误,要有解剖自己的勇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行走在乡土大地上

 

  骄阳似火,恰似厦门理工学院学子们奔赴暑期实践中如火般的热情。今年暑假,458名师生组成的18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从厦门理工学院带着梦想出发。

  他们充分利用厦门理工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输出高校科研成果、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提供文创旅游规划,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宣传推广当地农业资源,打造“绿色农业”“一村一优品”的品牌效应,拓宽物美价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厦门理工学院校长助理陈丽安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的“青春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大学生创客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同时也让他们重温红色精神,汲取革命力量,提升社会责任感,让红色筑梦之旅真正落地扎根。

  打破围墙限制,思政课走出教室,与实践结合、与生活结合,厦门理工学院鼓励学生把实践活动与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厦门市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我希望两岸年轻人用自己的脚步探索,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用自己熟悉的表达技术,来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以他们自己的创新方式给‘特区精神’下一个定义。”厦门理工学院新丝路时尚学院执行院长郭肖华觉得,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湖里”闽台大学生48小时短片大赛的意义所在。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0月3日第3版

 

 

 

荐稿人:lry  2018-10-04   执行编辑:lry 2018-10-04   责任编辑:lxl 2018-10-06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链接

0
 

上一篇着眼城市未来,激发教师队伍深层动力
下一篇从“先生之风”谈起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