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8-20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3年8月20日第1版

别把房子盖在断层之上
著名学者葛剑雄在上海书展谈学术传承与创新
作者:本报记者 陈熙涵  阅读次数:7034

  “学术研究总是得先有传承,然后才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别把房子盖在了断层上。”昨天,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学者葛剑雄在上海书展抛出学术创新不该遮蔽前人研究成果的话题,令人眼前一亮。

  
  学术成果的传承有断层


  葛剑雄是做客腾讯书院的历史讲座“读史与阅世”时抛出以上观点的。他说,现在许多被我们认为是学术创新的课题,或是学术研究中产生的最新成果,其实早在上世纪中期或者更早就有前辈学者进行了研究。比如,历史上的哈佛燕京学社,就对我国的近现代史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特别提到,在美国涉及中国史学或文献学研究最早的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洪业教授,赴美后曾主持编纂工作20年,出版相关著作64种,为美国的中国史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史料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但是,前辈学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或是因为远在国外,或是因为仅以英文的形式保存下来,在学术传承时被遮蔽了,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学术断层。


  勿让“漂”在海外的成果成盲区


  葛剑雄指出,所谓的学术创新,应该是对新知识的发现及对前人知识的超越。创作者首先必须明了前人所作的工作,并对已有的成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从而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意义。

  尽量避免对已有成果的重复非常重要。葛教授透露,不久前,复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一个学术课题,就被作为从未开掘的原创课题投入了巨大的力量,谁知道后来发现在燕京学社,已经有前辈学人对该话题有所涉及,而我们的研究完全可以基于前辈的研究成果之上进一步开掘。

  因此,葛教授提出,对近现代史学的研究,要将视野放得更宽更远。不能因为欠缺梳理和总结,让一些留存海外的重要学术成果,成为学人的盲区。传承的欠缺,不仅造成了研究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使得所谓的学术创新,成为建立在断层之上的空中楼阁。
  
  不要把研究障碍推给外部环境


  “现在的学术期刊,增刊越来越多,一些高校教师评职称时,拿来的核心期刊大多是学术含金量低的‘增刊’或‘会刊’,对学术水准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还助长了不良学风。”葛剑雄昨天的发言中,还对在核心期刊上发论文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性规定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导致学术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要把学术研究的障碍推给现实条件和外部环境。市场经济发达了,不是学问做不好的理由,太多的杂念才是做不好学问的根源。”葛剑雄说,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外部条件对学人的诱惑始终存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曾对他抱怨说,现在一流的学生、有能耐的学生毕业了都要进大公司,很少有人选择去做学问。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个人自由,无可厚非,但只要是你选择了做学问,就要实实在在地把学问做好,坚守学术理想并坚持下去。不能既选择了做学问,又千方百计想着赚钱。

  葛剑雄强调,老一辈学者在物质条件贫穷、战火纷飞的艰难环境下,视学术为生命,出现了梁漱溟、冯友兰等一大批学术大家。而当代人拥有更为丰富的物质条件,却到达不了前人的高度。他直言,如果将学术作为工具或敲门砖,学术生命必然短暂。 本报记者 陈熙涵

 


荐稿人:lry 2013-08-20 执行编辑:lry 2013-08-20 责任编辑:lxl 2013-08-21

0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忧思录
下一篇“最牛大学校长”朱清时:让大学回归本来面目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